传统线性游憩空间更新设计研究——基于广州石基村空间形态和环境感知的考察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G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各大城市居民在前所未有的时间和金钱的支持下,休闲游憩需求不断增长,然而历史上重居住、工作和交通,轻游憩功能的城市布局以及在寸土寸金的市区开发公共游憩空间的过高成本等现实因素使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游憩空间的质数不足直接导致了居民生活质量的降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析一种更新设计的方法体系,应用于城市周边具有一定自然、人文景观的传统乡镇,使其成为市民周末或节假日的休闲游憩场所。这样不仅可以在有限的财政预算和与日俱增的使用需求下发展公共游憩空间,而且保护了一些往往具有一般传统亚洲城市线性公共空间特征的乡土特色场所。论文以城市形态学理论框架为基础,将其中的认知性理论及其方法应用于案例地研究,从中观层面的游憩空间布局分析到微观层面的游憩环境感知分析是整个方法的两条线索:在游憩空间布局方面应用文献追溯、深度访谈、空间句法研究石基村整体空间形态的构型;在游憩环境感知方面分别应用认知地图实验、非介入式观察分析人们对石基村空间构型的形态感知和对局部空间节点的环境感知。从案例地的认知分析中发现,单纯基于空间物质形态获取的游憩体验将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空间结构的形式在游憩者熟悉游憩空间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二是局部空间环境的品质对游憩者进一步感受游憩空间、形成空间印象的体验产生一定影响。 论文除认知性理论与方法的分析过程外,对于标准性理论的应用是方法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在两个层面基于现状考察探寻更新问题的过程中,与标准性理论在空间形态和环境感知方面关于“好的城市形态标准”的总结作为参考依据,使设计者能够取代不稳定的先验,客观理性地提出问题导向性的更新指引和空间更新设计建议。同时,由于方法的核心基于全面而开放的城市形态学理论框架,其中厚实的学术传统下不断衍生的丰富的理论和方法支持了此方法体系面向包括现代线性游憩空间更新设计在内的更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来看,随着建设速度的放缓以及人们对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粗放的规划设计时代将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微观形态学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建立在重视对设计方法论的探索基础上的对物质空间的“细究”,将对本世纪下半叶的空间设计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正是沿着城市设计领域这一学术发展趋势下的其中一条线索开展对线性游憩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的研究。
其他文献
环境流量是河流生态和环境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平原河网地区环境流量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环境流量研究进展、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
吴晓君出生于山东莱芜,现居北京。学画近十载,一步一个脚印,从理论到实践,对写意花鸟画的创作颇有建树。从小,她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初高中时,接触了素描水粉,为以
近几年来 ,运城市纪委从维护稳定、保障发展的大局出发 ,始终把信访举报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市纪委常委会经常专题研究信访工作 ,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一般的治理方法往往投资大、周期长、治理效果不明显。人工浮床是基于循环模式的生物处理技术,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又能对污染物进行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了,而在我国建设起步晚,发展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了高潮阶段。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大连、长
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村落居民环境感知差异分析模式,并应用该模式对三个典型村落进行了分析。 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数以百计的历史文化村
城市的发展同新月异,公交线路也日渐增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建小区大量出现,给人们选择出行乘车线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旅游城
2003年以来,首钢首矿(以下简称首矿)按照总公司的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的矿业、开放的矿山”的总目标,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探索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新路子。2007年,首矿
武强年画是依附于民俗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历经时间的洗礼,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审美特质,深入剖析其特质,发现其魅力背后的当代价值对其发展传承尤为重要。具体如下:一、武
梁子湖是湖北省的第二大湖泊,其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高,是我国许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要保存地,被专家称为“化石型湖泊”和“物种基因库”。一直以来,梁子湖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