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EXT托卡马克强场侧单零偏滤器位型欧姆放电等离子体边界输运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g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卡马克装置运行中,随着参数的不断提高,等离子体边界区域与装置壁的相互作用不断增强,装置壁热负荷增大。为了缓解装置壁热负荷,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运行参数,提高排杂能力,偏滤器位型被广泛的应用在托卡马克装置中。偏滤器位型的引入,使等离子体运行参数进一步提高,有效约束了等离子体边界与装置壁相互作用,提高了对杂质的屏蔽能力,增强了反应杂质的排除能力。偏滤器位型边界等离子输运,不仅影响着等离子体与装置壁的相互作用,而且对芯部的约束也至关重要。J-TEXT上已经成功进行了强场侧偏滤器位型放电实验,显示出其在改善装置运行参数,降低杂质扩散方面的优势,此外,还计划将磁岛偏滤器位型引入到装置中,以进一部探究新的位型。针对强场侧偏滤器位型的边界等离子体输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偏滤器位型输运特性,探究其影响因素。本文内容包括J-TEXT上欧姆放电下首次进行的强场侧(High field side,HFS)单零偏滤器位型高密度运行下边界等离子体输运的实验研究。实验中,通过固定等离子体电流,改变偏滤器线圈电流的方式,探究X点位置对边界等离子体输运的影响。当电流下降至8k A时,X点移到强场侧靶板背后,等离子体回到限制器位型。破裂前中心道弦平均密度值从6.49×1019 m-3下降到2.73×1019 m-3。对应的密度极限分值(Greenwald fraction)从0.79降到0.50。当偏滤器线圈电流为15 k A时,随中心道弦平均密度从~4×1019 m-3上升到~6.8×1019 m-3,峰化因子(中心道弦平均密度与边界密度之比(?)e/ne,edge)上升约40%,边界温度从约35 e V下降至约27 e V。且下游靶板离子饱和流增速快于上游离子饱和流增速。强场侧中平面单零偏滤器位型下,当偏滤器线圈电流为15 k A和12 k A时,随等离子体密度提高,中心道密度归一化辐射强度(AXUV和SXR)下降超过50%,CIII辐射峰值由刮削层逐渐向X点内侧移动,再逐渐向芯部移动。为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过程,首次将EMC3-EIRENE(3D-Edge-montecarlo-code-coupled-EIRENE)应用在J-TEXT强场侧中平面单零偏滤器位型下的边界等离子体输运的模拟研究中。通过与实验中进动探针(Reciprocating probe,RP)测量到的电子密度和温度分布进行拟合,确定粒子和能量的垂直输运系数D⊥和x⊥,最外层闭合磁面电子密度ne,sep以及进入刮削层的功率PSOL。并与辐射诊断信号进行对比。通过模拟,获得二维分布,有助于更好的观察等离子体和杂质分布随X点位移的变化。模拟中,随着X点远离靶板,热通量衰减长度从4.6 cm下降至3.3 cm,与此同时,刮削层杂质屏蔽能力增强。因此,J-TEXT上强场侧中平面单零偏滤器位型下,边界等离子体输运受X点位置和等离子体密度的影响。随X点远离靶板,等离子体运行参数进一步提高,杂质屏蔽能力增强。随密度上升,边界温度下降,下游粒子通量快速增加,杂质辐射增强。
其他文献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形式的格局在近期不会改变,煤炭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固体颗粒物排放量骤增,造成包括雾霾在内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十分影响人类基本的社会生活,如何降低此类颗粒物的排放,以及对已排放颗粒物的有效收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静电除尘技术传统上主要用于发电厂等大型装置的除尘系统,近年来由于其高效、便捷、风阻小等优点也逐渐在家用空气过滤系统中得到应用。对于此类装置
学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近来年室内空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因为其装置简单,成本低廉,在室内空气净化领域备受瞩目。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装置中常用的放电形式为电晕放电,但是电晕放电会伴随产生臭氧,制约其大规模使用。当环境中的臭氧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危害,因此研究电晕放电中臭氧的产生机理以及监测放电过程中的臭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通过流体-化学混合模
学位
正极性长空气间隙放电机理的研究对于理解自然雷电不可或缺。正极性长空气间隙放电中涉及的流注-先导转化机制是研究先导起始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流注-先导转化过程,流注茎的形态特性对于研究先导起始和发展至关重要。直接观测流注茎特性极其困难,导致目前流注茎可视化观测结果缺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数值模型。实验结果的不足同时也导致模型中流注茎的相关特性无法论证,限制了对流注-先导转化过程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
学位
近年发现,高速行驶的列车在穿越架空输电线路时,会引起输电线路发生一定程度的振颤。长期、频繁的振颤将加剧线路的疲劳损伤,增加线路断线及金具断裂的风险。因此,针对跨高铁输电线路的振颤特性及疲劳损伤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高速列车对输电线路的作用机理,指导输电线路的规划设计。研究跨高铁输电线路的振颤控制方法与防护措施,对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与可靠性具有现实意义。首先,论文分析了高速列车穿越输电线路对空间电场
学位
风机叶片雷击放电击穿损伤是叶片遭受雷击后最主要的损伤形态。叶片复合材料层的击穿取决于其所承受环境电场和流注放电空间电荷场的共同作用。为了明晰风机叶片复合材料铺层雷击放电的击穿机制和物理过程,解释叶片雷击贯穿型损伤的形成原因,首先需要研究掌握空气—GFRP复合材料层组合间隙的放电击穿机制。本文首先搭建空气—GFRP介质层组合间隙流注放电过程观测平台。开展了组合间隙流注放电特性实验研究,获得了“沿面型
学位
在新一代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和大型磁阱型中子源等实现负载极端物理效应的大科学装置中,电磁参数指标的逐步提升对其中的脉冲大电流气体开关提出了吉瓦-百千安-百微秒的电弧放电要求,其平均电流上升率(di/dt)达到几甚至十几k A/μs。高电流上升率的脉冲电弧放电会诱导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并施加于人造石墨电极,而石墨电极虽然耐电弧烧蚀,但是机械强度较低。电弧冲击波可能直接造成电极的断裂、破碎甚至突然爆裂,大大缩
学位
撕裂模是托卡马克装置中常见的磁流体不稳定性,也是危害最大的不稳定性之一。由于托卡马克真空室壁和误差场的作用,撕裂模可能会停止转动,形成锁模,降低等离子体约束水平并最终导致破裂,给托卡马克装置带来严重损害。由于锁模产生的磁扰动相对于平衡场是个小量,且其不在空间中传播,因此针对撕裂模锁模模数、幅值、相位和空间分布的测量一直是研究磁流体不稳定性的难题,同时锁模测量也是控制锁模,避免破裂的先决条件。针对以
学位
容性设备数量在变电站中占比达40%以上,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电力设备,可以通过容性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对其介损值进行测量进而分析设备绝缘状态。现行监测方法为通过计算末屏接地电流和母线电压之间的相角差进而得到介损值。实际运行中容性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所采集的末屏接地电流信号微弱,易受周围工频电磁场干扰,导致监测到的介损值不准确、波动大的情况时有发生,若监测不准确则会造成误报,监测结果不能供运维人员参考。因
学位
随着电网网架结构以及接入节点能源属性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电网中故障电压所含频率成分也更加复杂。实施宽频暂态电压监测对分析电网故障原因、指导绝缘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电压监测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CVT)变电站保有量较高,但是其只能测量工频信号。若CVT暂态传递特性时域补偿方法能提高其对故障电压的感知能力,进而在不对电
学位
场反位形(Field reversed configuration,简称FRC)对于开展聚变新位形研究、聚变堆小型化与经济化探索具有重要意义。要观察等离子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各种各样的诊断配合使用来检测其物理状态。其中,磁诊断系统是等离子体装置最基本的诊断系统之一,由于磁场与等离子体密切相关,因此磁场信息可以从侧面反映或者推演等离子体的参数与其运动特性。本文设计了一套覆盖形成区的磁诊断系统,其目的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