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岩浆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造山带是在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新元古代碰撞拼合过程中形成的,其构造演化过程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桂北和梵净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西段,区内出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和沉积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对象。前人已对这些岩石进行了许多地质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但是对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解释的不同使得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桂北和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锆石Hf同位素、电气石主量和原位硼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这些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和形成环境,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约束江南造山带的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桂北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包括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它们的形成年龄为835-805Ma,且花岗闪长岩略早于花岗岩形成。两类岩石侵入发生变形的早新元古代四堡群,并被中元古代丹洲群不整合覆盖。花岗岩为细粒结构,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30vol.%),钾长石(35vol.%)和斜长石(25vol.%),还有少量的白云母(3vol.%)、黑云母(5vol.%)和电气石(2vol.%)。花岗闪长岩也是细粒结构,组成矿物为石英(35vol.%)、钾长石(15vol.%)、斜长石(40vol.%)和黑云母(10vol.%),没有出现电气石。桂北花岗岩类有高的Al2O3(11.95-18.86wt.%)和K2O+Na2O(5.34-11.17wt.%)含量,很高的K2O/Na2O(1.03-5.48)和A/CNK(0.79-2.07)比值,因此是典型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桂北花岗岩类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及显著的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富集Rb、Th和U,亏损Nb、Ta、Sr和Ti。桂北花岗岩类还有高的分异指数(79-97)和(K2O+Na2O)/Ca O比值(2-84),以及变化的初始87Sr/86Sr比值(0.500230-0.713264)、负的全岩εNd值(-9.31-5.45)和古元古代二阶段Nd模式年龄(1.83-2.34Ga)。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桂北花岗岩类来源于古老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很强的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此外,桂北花岗岩高的Rb/Sr(2.4-47.2)和Rb/Ba(0.5-22.2)以及低的Ca O/Na2O(0.04-0.57)比值指示它们的源区是以富粘土、贫斜长石的泥质岩石为主。桂北花岗岩中的电气石按产状分为浸染状电气石和囊状电气石。浸染状电气石是随机分布于寄主花岗岩内部,非常细小的自形电气石晶体,囊状电气石则是包括电气石和石英组成的核以及浅色矿物组成的晕等两部分的囊包状集合体。两类电气石有高的Fe O/(Fe O+Mg O)比值(0.82-0.99)和Y位Al(0.40-0.84 apfu;atoms per formula unit)含量,在背散射(BSE)图像中均无环带,这些特征说明它们都是岩浆电气石。矿物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浸染状电气石是在岩浆作用的早期从富硼的岩浆中结晶出来的,而囊状电气石是在岩浆作用的晚期,由与岩浆不混溶的富硼含水的流体/熔体相结晶形成的。所有电气石的δ11B值变化范围为-13.4‰-9.5‰,接近于平均大陆地壳的δ11B值(-10±3‰),说明硼来源于地壳。由于泥质岩的硼通常富集在云母这类层状硅酸盐矿物中,因此源区泥质岩石的云母在分解时释放的硼才是真正的硼源。两类电气石的硼同位素变化主要受控于电气石-熔体之间的硼同位素瑞利分馏。随着岩浆电气石的结晶,瑞利分馏作用会使得熔体中的11B不断亏损,导致后来形成的岩浆电气石有更低的δ11B值。梵净山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和酸性凝灰岩。玄武岩在野外有非常明显的枕状构造,在镜下为细粒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和单斜辉石。受蚀变作用的影响,斜长石晶体边缘局部转变为细小的绿泥石和绢云母,单斜辉石保留了原始形态,但是内部已被绿帘石替换。前人报道的梵净山基性岩年龄为856-830Ma。梵净山玄武岩属于低钾-中钾钙碱性岩石,在Zr/Ti O2-Nb/Y分类图中落入玄武岩-安山岩区域。它们的稀土总量(∑REE=44-81ppm)很低,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和中等Eu负异常,在蛛网图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与岛弧岩浆岩微量元素参考曲线非常相似。梵净山玄武岩的高La/Sm(3.09-5.18)和低Nb/La(0.35-0.59)比值说明地壳混染对成分的影响很小,而高的Th/Zr(0.03-0.08)、Nb/Y(0.17-0.33)和Th/Nb(0.50-1.17)比值以及负的εNd值(-4.2+0.2)表明它们来源于被俯冲组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此外,Ca O和Mg O的正相关以及中等的Eu负异常说明玄武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发生了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酸性凝灰岩在野外与梵净山群沉积岩互层产出,在镜下为晶屑凝灰结构,晶屑为细粒的石英和斜长石,基质发生了很强的绢云母化。前人报道的凝灰岩年龄为840-830Ma。酸性凝灰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在分类图中落入流纹岩-英安岩区域,故将其命名为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的稀土配分模式与玄武岩非常相似,但是它们的稀土总量更高,Eu负异常更显著。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流纹质凝灰岩也表现出富集Rb、Th、Pb,亏损Nb、Ta的特征,但是Sr和Ti的负异常更显著。流纹质凝灰岩与玄武岩之间的这种成分相似性说明其有可能是玄武质岩浆发生分离结晶后形成的,但是流纹质凝灰岩更低的全岩εNd值(-7.7-6.1)、变化很大的锆石εHf值(-6.3+10.4)和钙碱性属性并不符合玄武质岩浆分异形成的酸性岩的特征。另一方面,流纹质凝灰岩的Si O2(63.43-79.6wt.%)、Mg O(0.22-4.44wt.%)和Fe2O3(3.25-12.4wt.%)含量均高于实验岩石学模拟中形成的过铝质熔体,说明大陆地壳岩石熔融也不能产生流纹质凝灰岩这种特殊的地球化学成分。梵净山镁铁质岩和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S型花岗岩的二元混合模拟可以解释流纹质凝灰岩的Nd同位素变化,因此流纹质凝灰岩是幔源基性岩浆和壳源岩浆发生混合后形成的。梵净山花岗岩侵入到梵净山群中,它们与地层的侵入接触关系非常明显,前人报道的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838-830Ma。这些岩石为中-细粒结构,组成矿物主要有石英(30-35vol.%)、斜长石(35-40vol.%)、碱性长石(15-25vol.%)以及少量白云母(<8vol.%)和电气石(2vol.%)。梵净山花岗岩也是高钾钙碱性岩石,它们的A/CNK值为1.06-1.34,属于过铝质花岗岩。梵净山花岗岩的稀土配分模式不同于两类火山岩,表现为轻稀土平坦、重稀土略微亏损的特征,还有显著的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富集Rb、Th和U,亏损Nb、Ta和Sr。梵净山花岗岩变化很大的Fe O/Mg O(1.3-113)和(K2O+Na2O)/Ca O(7-109)比值以及高的Rb/Sr(24-124)、Ca/Sr(58-1552)等比值指示了很强的分离结晶作用,而高Ta含量(3.39-25.5ppm)和低Nb/Ta(1.6-3.8)比值说明它们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梵净山花岗岩有负的全岩εNd值(-13.0-7.3)和锆石εHf值(-2.7+0.7)以及2.10-2.56Ga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和1.67-1.87Ga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说明它们是古老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江南造山带的新元古代岩浆作用非常强烈,形成的岩浆岩种类繁多,从超镁铁质到长英质岩石均有。花岗岩是江南造山带长英质岩浆岩的典型代表,它们遍布于整个造山带内,形成年龄从970Ma到770Ma不等。虽然时间跨度很长,但是可以根据形成年龄将这些新元古代花岗岩分为三组:>880Ma、840-810Ma和<800Ma。第一组花岗岩包括蛇绿岩套中的斜长花岗岩和侵入双溪坞群的I型花岗岩。斜长花岗岩和I型花岗岩分别是俯冲含水洋壳低程度部分熔融和俯冲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的产物。第二组花岗岩主要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它们的Hf-Nd-O同位素组成有一定规律,表现为东段花岗岩εHf和εNd值普遍高于西段花岗岩,从东往西εHf和εNd值逐渐降低,锆石δ18O值变化趋势相反,部分花岗岩有I-S过渡型地球化学特征。第三组花岗岩为主要为A型花岗岩,它们的形成与这一时期广泛的陆内裂解作用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组花岗岩刚好对应于江南造山带演化的不同阶段。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江南造山带的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早期俯冲阶段(ca.1000-880Ma),古华南洋的西北向俯冲形成了江南造山带东段的双溪坞弧岩浆岩和赣东北蛇绿岩套;(2)晚期俯冲阶段(ca.880-830Ma),持续的俯冲开始影响江南造山带其他地区并引发弧岩浆作用,形成大量弧岩浆岩(如梵净山火山岩)和早新元古代沉积地层(如梵净山群及相当地层),同时双溪坞弧与扬子陆块沿着赣东北断裂带发生拼合;(3)碰撞阶段(ca.830-800Ma),随着古华南洋的关闭,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碰撞形成江南造山带,早新元古代地层强烈变形,造山垮塌作用使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过铝质花岗岩(如桂北和梵净山花岗岩);(4)陆内裂解阶段(ca.800-750Ma),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影响,大陆裂谷作用在整个江南造山带广泛发育,形成了中新元古代沉积地层和裂解相关岩浆岩。
其他文献
江西九瑞矿集区地处扬子板块北缘,大别造山带以南,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该矿集区赋存于石炭纪地层中层状矿体的成因仍存诸多争议,是否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选择位于矿集区东南端发育层控矽卡岩型矿体和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的金鸡窝铜矿床,进行矿区地质学、岩体地质学、矿床地质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系统研究,重点探讨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元素赋存状态、同位素组成特征、成矿
近些年来,大自然中许多具有特殊润湿性的生物被广泛地研究报道,其中包括自清洁超疏水性的荷叶和高粘附力超疏水性的玫瑰花瓣。作为一种特殊的润湿性能,仿生超疏水材料因其独特的功能受到了广大科学家的关注。然而,超疏水材料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因其表面的强斥水性,往往很难在其表面进行深层次的功能化修饰,不利于超疏水表面应用的拓展;其次,超疏水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极其不稳定,如何保证表面机械化学稳定性是其
华南大陆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接地带,西倚青藏高原,北以秦岭-大别造山带为界,东南濒临西太平洋,呈现出一幅内陆到陆缘及沟、弧、盆系列的地貌景观。在早前寒武纪多块体构造复杂演化的基础上,华南大陆自中、新元古代以来长期处于全球超大陆聚散与南北大陆离散拼合的交接转换地带,遭受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以及青藏高原和印澳板块的北向差异运动的夹持,形成了不同板块构造围限作用下的独特大陆构造。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传统化石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日趋枯竭,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等)日益严重。清洁高效的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其中深部地热能在成本、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深部地热能开发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可再生的替代能源。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Los Alamos Nation
随着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逐步向深海发展,超压区域中的油气勘探开发逐渐增加,钻前异常压力预测逐渐成为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环节。准确的异常孔隙压力预测在油气资源的勘探、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油藏工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孔隙压力预测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单一地球物理参数与孔隙压力(或有效应力)之间的经验关系之上,而异常孔隙压力不仅成因复杂,且受到区域构造背景、沉积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单变量模型往往不能够充分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被誉为21世纪继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之后最具有潜力的接替清洁能源之一。据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约为常规化石能源的2倍,而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也十分巨大,其远景资源量高达900×108~1200×108t油当量,相当于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2倍,其中海域650×108~850×108t、陆域250×108~350×108t。它的开发利用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压力,保障
南襄盆地是中国东部典型的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和碱矿资源。本文以泌阳凹陷中央深凹带的一口页岩油井(C2井)的连续泥页岩钻井取心为重点研究对象,运用宏观岩心-微观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观察,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XRD矿物学、有机质TOC含量和岩石热解分析,草莓状黄铁矿形态学、黄铁矿的硫同位素、泥页岩的钼(Mo)和原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第三段湖相
泌阳凹陷处于河南泌阳县和唐河县之间,面积为1000 km2,作为南襄盆地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断陷构造单元,属于叠加于东秦岭造山带之上的晚中生代-新生代“后造山期”断陷-拗陷型盆地,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央深凹带及北部斜坡带三个构造单元。论文在充分消化吸收前人对泌阳凹陷古近系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烃源岩及储层特征和分布以及油气成藏等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等研究
中亚造山带(CAOB)是古亚洲洋俯冲-闭合过程中不同构造单元增生拼贴的产物,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西准噶尔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部,为研究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窗口,历来备受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蛇绿混杂岩作为造山带中标志性的岩石-构造单元,其内部记录了洋盆打开、俯冲-增生和最后闭合过程的诸多关键信息,是研究古构造格局和造山过程的重要地质载体。本文以西
晚二叠世末期见证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紧随其后的早三叠世更是经历极其缓慢的生物复苏,复杂后生动物生物礁的重建以及有机质养分的上涌更是直到中三叠世安尼期才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完成古生代海洋结构转向中生代海洋结构的巨大海洋生态系统转变。在这一极端气候条件下,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一直是国际上研究热点问题,华南板块上多条剖面的系统综合地层研究,主要包含以牙形石为主的生物地层研究,锆石定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