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土和结构相互作用的整体式桥台钢桥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k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体式桥台桥梁取消了桥台处的伸缩缝和支座,具有设计和建造过程简单快速、养护维修少、全寿命周期成本低和抗灾害能力高等优点,但主梁伸缩变形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桥台、桩及土的变形来适应,桥台和主梁整浇为一体也使结构的受力情况和破坏模式发生较大改变。本文探讨了土和结构相互作用模拟方法对整体式桥台钢桥抗震分析的影响,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整体式桥台钢桥的破坏机理、延性性能和地震响应。采用SAP2000建立某桥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非线性推覆和时程分析获得该桥的动力特性、塑性铰发展过程、延性性能以及不同地震动水准下的受力和变形等,研究了桥台尺寸、台后土密实度、桩型和桩周土刚度等整体式桥台系统设计参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地震动方向和桩型会改变塑性铰在结构中形成和破坏的顺序,桩周土刚度则主要影响塑性铰形成和破坏时结构的位移,而桥台尺寸和台后土密实度对塑性铰发展过程影响较小。(2)增大桥台高厚比和台后土密实度可以有效提高结构安全储备,减小桥台桩和墩柱的地震响应。高震区应特别注意保证台后砂性回填土被充分压实。(3)与预应力混凝土桩相比,采用钢桩时结构延性能力较好,破坏位移和耗能总量较大,但与钢管桩和强轴弯曲H型钢桩相比,采用弱轴弯曲H型钢桩时安全储备和耗能总量较小,桩顶截面应力和墩底弯矩较大。(4)增大桩周土刚度可以有效降低桩顶位移和墩底弯矩,提高安全储备和延性能力,但桩型为预应力混凝土桩时,其耗能位移区段明显减少。高震区应特别注意大变形下软黏土抗力明显下降会导致桩和墩柱地震响应增大。(5)桥台桩和墩柱响应的分析精度对土和结构相互作用模拟方法和地震波PGA的敏感性较高,而桥台和主梁受力敏感性较低;桩-土和桥台-土相互作用的简化模拟方法建议采用m法,PGA较大时亦可采用等效桩长法。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题目为“现代汉语带‘的’的非典型定中结构”,属于专题性讨论,而非系统性的讨论。所选的专题都是我们在语言实际中或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本文从认知语
所有政党的第一属性是政治性,这是由政党组织的本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十分注意自身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首要位置,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党的政治建设定义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当前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一脉相承的重要成果之一,拥有坚实的理论根基。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在建立布尔什维克政党的
地下连续墙是一种以钢筋笼为骨架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体,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工程和地下工程领域。它不仅能够防渗,而且可以挡土和支护,甚至在很多时候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国内工业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危险品的需求量和运输量大幅度上升,用于危险品装卸和运输的港口日渐增多,自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件”发生后,港口的危险品运输和装卸储存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步研究、完善港口危险品运输的管理体系,本文将对GN港务有限公司危险品的运输管理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可以帮助GN港务有限公司管理者认识到
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抗震构件之一,其承载受力和变形破坏对建筑框架结构的抗震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随着规范的更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
研究隧道火灾的烟气流动特性及烟气控制对保障地铁区间隧道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隧道火灾烟气控制的研究主要针对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短地铁区间隧道以及中间设置
当前能源互联网、国家电力改革、一带一路、互联网+已在影响着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其中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高度融合,是解决人类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
本文以α-Al2O3为原料,采用挤出成型法制备单管式无机陶瓷膜支撑体,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以正硅酸乙酯和异丙醇铝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基础涂膜液,并对SiO2涂膜液制备过
公路桥梁作为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经济具有重要作用。车辆通过桥梁时会引起车桥之间的耦合振动效应,通过移动车辆激励下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响应的分析实现桥梁损
冷凝传热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能量传输途径。取决于表面浸润性,冷凝传热分为膜状冷凝和滴状冷凝两种模式。亲水表面发生膜状冷凝,疏水表面发生滴状冷凝。膜状冷凝传热系数低,滴状冷凝传热系数高于膜状冷凝,但受限于表面加工技术,难以同时维持全疏水表面的高传热性和强耐久性。亲疏水条纹相间分布的异质表面发生膜状-滴状混合冷凝,引入新的液滴脱落模式,具备较大的传热提升空间。然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