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正畸美学区的CBCT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性Ⅱ类错(牙合)发病率高,正畸治疗要大量移动前牙来改善侧貌达到美观目的。通过CBCT技术可以全面了解牙槽骨形态特点,对矫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目前相关研究中,国内、外对牙槽骨形态及唇部软组织形态的研究以垂直骨面型划分较少。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测量分析,研究美学区(面下1/3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和唇部软组织形态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差异,并探讨牙槽骨形态和唇部软组织形态特征与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以期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中前牙的移动范围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清远市人民医院口腔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所拍摄的CBCT片,以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rankfort mandibular plane angle,FMA)为标准筛选出低角组(14例)、均角组(16例)和高角组(19例)共49例,年龄16~35岁。运用New Tom NNT Version7.0图像分析处理软件测量不同组别患者的上、下切牙根尖牙槽骨高度(UH1,LH1);上、下切牙颊、腭(舌)侧牙槽骨高度(UH2,UH3,LH2,LH3);上、下切牙-牙槽骨高度(UH4,LH4);上、下颌切牙根尖和釉牙骨质界之间中点处的颊腭(舌)侧骨皮质宽度(UW1,LW1);上、下切牙根尖区的颊腭(舌)侧之间骨皮质宽度(UW2,LW2);上、下切牙根尖与腭(下颌)平面之间的中点处颊腭侧之间骨皮质宽度(UW3,LW3);上、下颌切牙根尖到颊侧牙槽骨厚度(UT1,LT1);上、下颌切牙根尖到腭(舌)侧牙槽骨厚度(UT2,LT2);上、下颌切牙根尖处颊腭(舌)侧之间牙槽骨总厚度(UT3,L T3);A点唇厚度(UA);B点唇厚度(UB);上唇突点唇厚度(Ut)以及下唇突点唇厚度(Lt)。结果:(1)硬组织测量项目的ICC值在0.901~0.968之间,软组织测量项目的ICC值在0.931~0.955之间。(2)低角组、均角组和高角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不同性别占比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低角组患者的UH1、UH2、UH3、UH4、LH1、LH2、LH3、LH4高于高角组(P<0.05);低角组患者的UH2、LH2、LH4低于均角组(P<0.05),低角组的UH3、UH4、LH3高于均角组(P<0.05);均角组患者的UH2、LH2明显高于高角组(P<0.01),均角组患者的LH4高于高角组(P<0.05)。(4)低角组患者的UW3、LW2高于高角组(P<0.05),低角组患者的LW1明显高于高角组(P<0.01);低角组患者的UW3低于均角组(P<0.05),低角组患者的LW1高于均角组(P<0.05);均角组患者的UW3显著高于高角组(P<0.01)。(5)低角组患者的UT1明显高于高角组(P<0.01),低角组患者的UT1高于均角组(P<0.05)。低角组患者的UT2、UT3显著高于高角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低角组UT2和UT3明显高于均角组(P<0.01),均角组UT2和UT3明显高于高角组(P<0.01)。低角组患者LT1和LT3高于均角组和高角组(P<0.05),低角组患者LT2明显高于均角组和高角组(P<0.01)。均角组LT2高于高角组(P<0.05)。(6)低角组患者UA明显高于高角组(P<0.01);低角组患者UA高于均角组(P<0.05);均角组患者UA高于高角组(P<0.05)。低角组患者Lt显著低于均角组和高角组(P<0.01),与均角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均角组患者Lt高于高角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7)UH1、LH3及UW3均与FMA呈负相关(P<0.05);LH1、UT3、LT1以及LT3均与FMA呈正相关(P<0.05)。UH2、UH3、UH4、UA及Lt均与FMA呈显著负相关(P<0.01);LH2、LH4、UT1和UT2均与FMA呈显著正相关(P<0.01)。LT2与FMA之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01)。结论:1、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型各测量值与低角型存在显著差异。低角型患者上、下切牙牙槽骨高度、厚度和宽度比高角型增加。低角型患者A点唇厚度比高角型增加,下唇突点唇厚度比高角型减小。2、骨性Ⅱ类错(牙合)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牙槽骨厚度测量项目与垂直骨面型有密切相关性;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牙槽骨厚度部分测量位点与FMA值存在正相关,部分测量位点与FMA值存在负相关。3、骨性Ⅱ类错(牙合)唇软组织测量位点A点唇厚度、下唇突点唇厚度与FMA存在负相关。4、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型患者上下切牙区牙槽骨较为狭窄,正畸治疗中压低前牙时应考虑牙槽骨的限制,警惕牙槽骨吸收和牙根暴露。
其他文献
目的:临床上分次拔除双侧阻生第三磨牙为常见诊疗方案,本研究通过比较微创理念指导下同时拔除双侧阻生第三磨牙的方案与常见仅拔除单侧阻生第三磨牙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异和相邻第二磨牙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材料与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要求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患者意愿根据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选择
学位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电子数据逐步渗透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在此特定背景下,不同行业和人群对电子数据掌握的实质性落差急速加剧,此现象映射至司法领域便形成了电子数据的证据偏在现象。2019年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9条规定“关于书证的规定适用于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不仅有效缓解了电子数据证据偏在,亦拓宽了电子数据收集的渠道。然而这并不能一劳永逸,基于司法解释的位阶限制和书证提
学位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具有多参数、多序列的优势,已实现了对心脏形态、功能、组织、灌注、血流等的“一站式”检查,日益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诊治不可或缺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本综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2022年CMR-T1 mapping、特征跟踪等新技术进展,并重点阐述这些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指导
期刊
【目的】探讨普通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及高级别纤维肉瘤亚型(Fibrosarcomatous subtype-DFSP,FS-DFSP)的临床、病理区别,总结出两者的不同特性。并对比分析两组既往不同治疗方案导致的复发病例,以期寻找到普通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进展为纤维肉瘤亚型病变的高危因素,从而找到更好的方式指导临床对于FS-
学位
在自媒体时代所有人都有麦克风,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所见所想,甚至可以创作出自己的频道。儿童作为符号消费的对象,无论是在作为日常生活的小圈层私域流量的朋友圈中,亦或是在拥有共域流量的短视频中,各形各色的"晒娃"行为已经略见不鲜,可以足以称为是一处独特的媒介景观。近些年来,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视频录制与剪辑能力的飞速进步,这些应用将短视频录制、音乐效果和美颜技术相结合,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发展,网民不仅
学位
目的 研究分组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管理;将2020年01月-2021年01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分组护理管理(分为烧伤胃肠肿瘤组,妇科组,骨科组,神外五官组,普外组,心胸外组,泌尿外组,日间手术中心组进行管理),观察两组考核情况、护理质量、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考核
期刊
目的:分析心内科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构建和实施效果。方法:医院心内科于2021年7月起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将2020年8月—2021年6月的65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7月—2022年5月收治的65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护理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操作及模拟病例实操评价得分均较实施前明显增加(P<
期刊
目的:探讨中医药特色护理在提升心内科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22年5月开始实行中医药特色护理模式,将2022年1—4月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5—8月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结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期刊
在人口老龄化压力日益增强的情形下,我国分别于二零一六年、二零二零年从国家层面发布了有关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及扩大试点的指导意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展试点工作,但是,对于参保对象、基金筹集、评估流程、待遇标准等核心问题规定不一,缺乏统一的适用规则。笔者拟通过总结试点中的成功与不足,立足农村与城市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和地区差异,借鉴域外经验模式,
学位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多重耐药细菌感染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进行细菌感染病原菌回顾性分析。细菌培养阳性新生儿,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排除定植、标本污染和重复后诊断为细菌感染者,统计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胎龄、出生史、发病年龄、分娩方式、诊疗过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