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惯性原理的轨道线路关键参数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线路关键参数精确检测是确保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关键技术。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光学基准法等方法为代表的传统线路测量手段存在精度低、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均难以满足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高速、高效、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和仪器,基于惯性原理的轨道线路关键参数检测方法有望同时解决测量精度和效率的问题。本文结合铁路线路测量检测需求,针对轨道线路测量精度低、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惯性测量原理,建立多源信息融合模型,分析其误差特性,研究多源信息融合处理算法,提出轨道线路关键参数精确检测方法,并研制了满足工程应用需求的便携式轨检仪和车载轨道检测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性内容包括:(1)基于“平顺性”等轨道几何参数物理含义及数学表达,分析轨道几何参数与惯性测量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建立惯性/里程计组合导航误差模型,分析关键误差可观测性,确定影响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并进行仿真分析。(2)针对便携式轨检仪里程计打滑导致测量误差增大问题,提出一种里程计打滑判断方法,准确判断打滑发生起止时间,避免里程计工作异常导致测量误差;针对小转弯半径下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误差补偿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结合车载轨道检测系统应用,提出一种结构误差补偿方法,解决了惯性测量单元与里程计空间一致性问题;提出一种惯性/激光器几何位置关系在线标校方法,简化车载轨道检测系统惯性基准与光学测量仪器之间安装误差角的标校流程。(3)针对传统单一惯性测量方法误差发散、精度低的问题,为实现亚毫米级精确测量,充分利用多源信息进行数据融合,提出一种基于航迹隶属度的双滤波器信息融合算法,实现惯性/里程计/设计线形等多源信息的有效综合利用,与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对比,提高检测精度。(4)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方法论证,设计便携式轨检仪和车载轨道检测系统,研制工程样机,并进行测试。便携式轨检仪和车载轨道检测系统均实现了较高的技术指标,其中,平面及高低平顺性等典型参数达到了测量精度毫米级的技术指标,可满足国内外高速铁路建设对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的高精度要求。
其他文献
企业的现金持有策略是公司财务决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权衡理论认为企业通常会储备一定量的现金以应付各种可能的情况,但是
作为一种特殊的超颖材料,超颖表面可以通过人工设计的二维平面结构实现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物理性质。随着设计方法和调控机制的不断提出,超颖表面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
星载混合体制测风激光雷达利用相干和直接测风激光雷达的优势,减少了单独直接或相干探测时所受高度测量范围的限制,降低了技术成本、时间成本,成为全球对流层风场探测的最佳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发展变革的步伐日益加速,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连续过程,涵盖从科学研究到产品市
为了实现敏感区域在对抗环境下的特种隐蔽通信,迫切需要通信技术在保证可靠通信的前提下降低信号被检测的概率,提高无线传输的隐蔽性和顽存性。但传统的窄带抗干扰隐蔽通信技
现代工业对于无损检测技术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对缺陷有无的判断,而是需要更加精确的定量测量,用于进一步评估产品损伤级别和寿命等。论文以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为基础,研究了
钙钛矿材料是近年来所发展的一类新型半导体材料,因具有突出的光学、电学性质和简易的制备方式,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激光、发光二极管、光学传感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钙
在水下导航中,惯性导航系统(INS)/多普勒计程仪(DVL)组合导航系统凭借其完全独立性、自主性、隐蔽性和高精度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下航行器在任务中要减少上浮的次数,
随着全球的创新创业活动迈入高度密集活跃期,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世界进入了以创新要素国际流动为特征的开放创新
纯转动拉曼-米散射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大气分子的纯转动拉曼散射和大气气溶胶颗粒的米散射对大气气溶胶进行测量的激光雷达系统,能够提供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大气气溶胶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