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浓缩和智慧的结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把谚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所涉领域包括修辞、句法特征和文化背景等诸多方便。而隐喻作为修辞手法中最生动形象的分支在谚语中的应用也不胜枚举,已被列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回顾前人得出的隐喻研究成果,我们发现研究重点更多地集中在词汇、修辞和翻译领域,而在一个特定独立的语言载体中对隐喻的集中研究并不多见,谚语恰恰为这类研究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另外,谚语以其形式上的特殊性又与平行结构的特征不谋而合,很多经典的谚语都是以平行结构呈现出来的。平行结构是结构相似或相同且内容相关的组合体,因其独特的句法特征也同样活跃在特殊文体的构建中。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可得出本文的研究创新点,那就是探讨谚语中平行结构与隐喻理解的相关性。隐喻的相关理论为该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本文的理论依据来自约翰逊和莱卡夫于1980年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认为隐喻的本质就是思维活动,这项理论的提出把隐喻研究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认知领域。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下,隐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这种普遍现象产生隐喻意义,其工作机制就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而为了更好更全面的体现英汉之间的转换,尤其是把文化性较强的谚语作为研究对象,隐喻的种类采用的是国内知名学者束定芳的分类方法,也就是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介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以及本文作者追加的句子隐喻。在本文中,研究对象确定为东北农业大学大一和大三英语专业的学生,研究方法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法。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可信,问卷调查先后实施了两次。在第一次的问卷中,目的确定为找出英语谚语中隐喻理解与英汉句法结构对比的相关性,然而,由于切入点过于宽泛,调查结果并没有显示出普遍性,但在它的基础上,也引出了现在本文的研究重心——英语谚语中隐喻理解和平行结构的相关性研究。在第一次调查结果的基础之上,对问卷做了相应修改,并且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清晰地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本文诣在解决以下问题:英语谚语中的隐喻理解和平行结构是否存在相关性;被研究者更专注于内容的正确性还是倾向于追求形式上的一致;五种不同隐喻类型理解的难易程度;母语知识对隐喻理解的影响。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英语谚语中的隐喻理解和平行结构存在相关性,在某种程度上,平行结构促进英语谚语中隐喻的理解,并且理解程度随隐喻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被调查者都会倾向于追求形式上的一致,有时不惜牺牲正确的含义,而且这种普遍性并不分专业知识程度高低;五种隐喻类型理解从易到难分别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介词性隐喻和句子隐喻,最后是形容词性隐喻;多数被调查者都会无意识地寻求母语知识,因此导致的理解错误被称为“妥协表达”;专业知识程度越高,隐喻理解能力越强。为了更好地理解平行结构谚语中的隐喻,依据调查结果文中提出了几点建议,譬如增加词源知识、扩宽文化背景以及注重英汉句法结构转换等等。与此同时,该项研究的弊端以及对未来此类研究的建议与设想也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