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粒土初始结构状态转变及抗剪强度的结构效应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粗粒土由于其抗剪强度高、地震下不易液化、压实性和透水性好等优良特性,被广泛用于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原状土还是重塑土都存在初始结构性,初始结构是影响粗粒土剪切强度的根本内在因素,同时也是困扰着粗粒土结构性研究的一个科学难题,初始结构对宏观抗剪强度的影响暂未得到揭示,研究分析粗粒土剪切强度与初始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抗剪强度的初始结构效应,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对粗粒土结构性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本文划分了四种粗粒土初始结构类型,通过改进传统的常规直剪仪,设计出可视化的透明剪切盒,对不同初始结构的粗粒土开展直剪试验,并利用高清数码相机获取了直剪试验过程中土体结构变化的影像资料,同时借助Matlab、Image-Pro Plus等图像处理分析软件提取初始结构信息,同时定义初始结构综合参数,分别从结构强度和抗剪强度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最后利用颗粒流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初始结构的直剪试验数值模型,以获取初始结构的强度力学参数粘聚力和摩擦角,并将其表达为初始结构信息的函数,构建嵌入初始结构信息的粗粒土强度评价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天然粗粒土的结构特征,以P20(粒径大于20mm的土重量占总质量之比)作为初始结构类型的划分依据,划分了四种初始结构类型,即颗粒分离结构(P20≤30%)、排列结构(P20=30%~50%)、镶嵌结构(P20=50%~70%)、叠置结构(P20≥70%)。(2)通过四种初始结构的粗粒土剪切试验,获取抗剪强度,根据试验过程中记录的应力-位移数据可发现抗剪强度整体呈现出以下规律:排列结构>镶嵌结构>颗粒分离结构>叠置结构。以圆度、孔隙度、扁平度、配位数和定向角为结构指标,提取相应的初始结构信息,定义了综合表征初始结构性的初始结构综合参数。(3)通过红色铝丝监测了剪切带的演化过程,剪切带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状态、形成阶段、发展阶段、贯通阶段,并揭示了剪切带厚度随P20呈线性变化的规律。从力学与几何角度提出了初始结构对剪切带形成的四种响应模式:旋转模型、嵌固失稳模型、爬升模型、破碎受力模型。(4)通过应力-位移曲线和试验过程图像校正的方法确定初始结构的结构强度,绘制了不同初始结构的扰动状态线,发现结构强度呈现的规律与抗剪强度类似:排列结构>镶嵌结构>颗粒分离结构>叠置结构。通过试验过程中颗粒运动的分带描述,以剪切带厚度的演化过程建立了初始结构的扰动状态函数(35)K=t观测状态×T/(1-T)(t观测状态为实测剪应力;T为扰动因子)。通过不同正应力下的结构强度变化趋势分析,揭示了结构强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受控因素是正应力,其次为初始结构。(5)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了初始结构信息指标对抗剪强度的贡献大小,不同正应力下结构指标对抗剪强度的贡献度不同。揭示了初始结构对抗剪强度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初始结构剪切前后的结构信息变化研究对抗剪强度的敏感性。最后通过量化结构指标、法向荷载和抗剪强度的内在联系,结合数值模拟确定初始结构的强度力学参数粘聚力和摩擦角,并将其表达为初始结构综合参数K的函数c(K)(28)w×Km(w、m为幂函数拟合系数)、j(K)(28)b+z×e(7)-(K-f)/g(8)(b、z、f、g为指数函数拟合系数),构建了嵌入初始结构信息的粗粒土强度评价模型t(28)s×tanj(K)(10)c(K)。
其他文献
倾倒破坏是反倾层状岩质斜坡最典型的变形破坏形式,其成因机理复杂且具有很长的时间演化效应。在长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时期中,倾倒斜坡内部积累了大量的应变能,其一旦失稳将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对倾倒斜坡稳定性状态的判断一直是相关地质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然而,由于其复杂的成因过程,只有充分的了解斜坡倾倒破坏的变形特征、演化过程及失稳模式,才能有针对性的建立起斜坡稳定性的评价手段。鉴于此,
学位
博孜1区块是一个丰富的凝析气藏,由于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具有“双低”特征,目前所钻井大多数为大斜度井、超深井,单井自然产能低,为了达到开发配产要求,博孜1区块进行了增产改造。然而储层地质力学认识不清、酸压改造效果差等原因阻碍了博孜1区块的开发,需要对已压裂井进行压后评估,指导新井压裂设计,提高压裂气井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开展了闭合压力分析、人工裂缝评价、支撑剂包裹体先
学位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高烈度区(8度区)下,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在多层框架结构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分析传统抗震结构、隔震结构、减震结构这三种采取不同措施抗震的结构来研究三种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为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通过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研究国内外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的研究现状,梳理其发展过程和基本技术原理,研究进行隔震设计和减震设计的技术路线。(2)以一
学位
滚石灾害是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具有发生突然、破坏范围广、频率高、能量转化关系复杂等特点,给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线路造成了严重威胁。明(棚)洞工程作为最为有效的滚石防护措施之一,通过在其顶部铺设缓冲垫层耗散滚石部分冲击能量,可有效提升明(棚)洞结构的整体防护效果。经研究表明:引入轻质、高回弹性能的发泡聚乙烯(EPE)材料,与砂土材料组合形成EPE复合垫层,能够降低结构自重,提升现有明(棚
学位
随着我国对基础交通工程的大力度投资建设,西南地区山区公路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山区桥梁得到大量建设。顺层岩质边坡是最为常见的边坡类型,也是在工程建设中发生失稳破坏最多的边坡类型,山区桥梁建设无法避免要在顺层岩质边坡上设置桥墩。与一般地面上桥墩相比,此类桥墩不仅要承受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还要受到边坡体对桥墩的侧向推力和温度力、汽车制动力等产生的水平荷载,具有承重和阻滑的双重作用。目前,针对顺层岩
学位
黄土高原自古便是华夏农耕文明诞生和延续之地,我国黄土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和河南西部地区,由于黄土孔隙较大、水敏性强、力学性质弱及节理裂隙发育等特性,使得黄土滑坡成为我国产生数目最多、危害最严重、影响最恶劣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之一。虽群测群防体系不断完善、专业监测站点稳步增多,但我国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差异巨大,目前仍有许多灾难性的单体滑坡发生,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开展单体滑坡
学位
中国西南高陡山区复杂的地质背景,使得该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大型古滑坡在大江大河两岸极为发育。近年来,受人类工程活动和极端天气的影响,大量古滑坡复活,并形成堰塞湖和洪水等连锁次生灾害,严重威胁重大工程、山区城镇以及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深入研究古滑坡的复活致灾机理、变形演化过程及其链式规律,对于促进高陡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参考意义。本文以丹巴县阿娘寨复活体为研究对象,遵
学位
泥石流是山区一种含有大量固体颗粒物质的固、液、气三相混合流体,因其具有成因复杂性、类型多样性、爆发突然性、历时短暂性、预警困难性、结果严重性等特点,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柔性防护网以其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方面的优势,逐渐被应用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然而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淤积方面的缺点,在设计中尚未形成完善的规范,且与泥石流间的动力响应尚不明确。本文引入开口柔性防护网结构
学位
滑坡作为危害程度大,受灾范围广的地质灾害现象,对其形成机制、稳定性分析评价、工程治理方案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中,滑坡治理工程方案的定量化优选研究可以丰富现阶段对于滑坡的研究内容,提供新的参考思路。因此对于滑坡治理工程方案的定量化优选有待我们进行系统的深化研究分析。这对我国滑坡灾害治理具有长远的意义。本文以木里县G227线达瓦段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现场调查、钻孔勘探等手段对G2
学位
滑坡作为全球最为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在我国西南山区滑坡灾害较多。由于河流的下切作用和地势的不断抬升,形成大范围的高山峡谷地貌,这为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这其中有一类滑坡的剪出口高程高于坡脚,即所谓的高位滑坡。这类滑坡的发育具有一定隐蔽性。由于滑坡所处位置的高程较大,导致其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较大,失稳破坏后重力势能充分转化为滑坡向前运动所需的动能,一旦发生失稳下滑,将造成巨大的灾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