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变材料与液体的复合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1980ww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是人类当前发展面临的两大困境,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之一。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在众多动力电池中,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质量轻、无污染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但锂电池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受温度影响很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锂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减少、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为保证锂离子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安全高效地工作,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锂电池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锂电池的产热和散热理论。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到了单体18650锂电池的热物性参数,通过CFD仿真技术建立了基于Bernardi方程的电池产热模型,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电池产热模型的合理性。然后,为解决锂电池组在40℃极端放电温度下的散热问题,设计了基于相变材料的锂电池散热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锂电池组因相变材料导热性差与相变潜热的完全消耗出现了热失控现象,电池组的最高温度与最大温差均超过安全温度范围。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液体复合式的锂电池散热结构,并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散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冷却液进口流速能够提升模型散热效果,但当流速大于0.08m/s后,进一步增加进口流速对散热效果无明显提升;U型流道在散热效果上与S型流道相近,并且S型流道复杂弯曲的结构导致了压强损失相对较大;在相同流速下,流道截面尺寸越大模型散热效果越好且压降越小,但当流速大于0.08m/s后,不同流道截面尺寸的模型散热效果十分接近;仅增加流道数量不改变进出口流向对散热效果影响很小;增加流道数量的同时采用交错流动可显著降低电池组最大温差。最后,为解决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保温问题,提出了基于相变材料的锂电池保温系统,对比研究了箱体式保温结构与相变材料-液体复合式保温结构的保温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箱体式保温结构在冷却过程中均温性较差,复合式保温结构更具实际可行性。除此之外,添加保温层可有效延长保温时间。
其他文献
活性层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活性层主要是由受体和给体混合而成。目前效率较好的搭配是宽带隙聚合物给体和窄带隙受体小分子,最高效率已经突破18%,其主要原因(a)宽带隙聚合物给体能获得较低的最高占有轨道能级(HOMO),有效地获得较高的开路电压(Voc);(b)给体和受体的吸收产生较好的互补,从而吸收更多的光子,获得高的短路电流密度(Jsc)。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二维氯代烷氧基苯共轭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找到合适的清洁能源是首要任务,锂电池与氢能源是当今社会使用最广泛的两种清洁能源,如何提高锂电池的性能与实现高效催化制氢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二维二硫化铼的大面积生长和应用为切入点,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利用金属薄膜的催化作用,首次在不同衬底下实现了大面积二维二硫化铼晶体的垂直生长,并将Pt/ReS2应用于电催化析氢,而且使用CVD的方法在碳纳米管表面生长二硫化铼,将
随着化石燃料的枯竭,人们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愈加关注。在众多新型能能源存储与转化系统中,锌-空气电池(ZABs)具有能量密度高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工作核心基于氧还原反应(ORR),这一反应具有动力学迟缓问题。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需要加入催化剂来提高ORR反应速率。尽管铂基电催化剂具有出色的ORR催化活性,但由于其成本过高,而稳定性较差,极大的增加了电池的成本,阻碍了ZABs的商业化
火电机组仍然是我国的主力发电机组,其中冷端系统的运行状况对火电机组的安全经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火电企业的效益。因此对火电机组冷端系统进行运行优化的研究,保证冷端系统在最优的状态下运行,对提高火电机组的经济性能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某600MW火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围绕冷端系统模型的建立和运行优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建模方面分别建立汽轮机微增功率模型、凝汽器变工况特性模型、循环冷却塔模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此制备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从2009年的3.8%提高到目前的25.5%。然而,传统的钙钛矿材料含有约35 wt%的铅,这将在未来的大规模应用中引起环境污染问题。锡基钙钛矿由于其较低的激子结合能以及较高的光吸收系数和载流子迁移率等优异的特性被视为是最有望的替代材料。此外,锡基钙钛矿还具有较窄的光学带隙(1.2-1.4 e
近年来,有机太阳电池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单节二元有机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已经达到18%。因其具有质量轻、成本低、可溶液加工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要实现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是关键。通过合成新的给受体分子、优化器件结构以及调控活性层薄膜形貌等,都能有效提高电池性能。其中,溶剂添加剂是最常用的提高电池效率的手段,不过关于溶剂添加剂优化活性层薄膜形貌以及电池性能的内在机理,仍缺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近年来电动汽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动力电池组作为纯电动汽车唯一的能源供给方,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电动汽车在使用中的安全和性能表现。当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主要为锂离子电池组,而锂电池性能受温度影响极大,当锂电池温度过高时,锂电池的电解液传送速度和电极的反应速率将加快,从而破坏锂电池内部正常的化学反应平衡,产生一些不利的副反应。尤其当锂电池的温度超过45℃
有机太阳电池(OSC)是一种通过有效地将光能有效转换为电能的既定方法和可选方法。基于溶液处理的有机光伏(OPV)由于许多明显的优势而在科学界引起关注,例如重量轻、转移方便、柔性穿戴、半透明、彩色模块以及可快速的卷对卷制造。迄今为止,OPV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超过18%。在二元体系中加入第三组分制备三元有机太阳电池是一种提高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效方式,但大多数三元有机太阳电池是通过简单地将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成本低、质量轻、易于制作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开发优秀的活性层材料,进一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是该领域的研究焦点。吡咯并吡咯二酮(dicyanomethylidene,DPP)及其衍生物具有较宽的吸收范围、可调节的前沿轨道能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是一种优秀的半导体材料。本研究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结构单元,构筑了一系列新型的有机小分子受体材料,并对其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
幼儿时期的阅读习惯培养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童年时光,同时也可以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绘本阅读作为当下幼儿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既可以增强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幼儿的情感表达、习惯养成也具有积极影响。所以,幼儿阶段如何有效利用绘本阅读来增强幼儿阅读兴趣是教师与家长应该共同解决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