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死亡特征及气候驱动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气候强烈影响的树木死亡会影响森林结构,动态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是,现有研究仍然缺乏不同冠层和胸径树木死亡对气候响应的大尺度范围的综合分析。在这里,本研究利用2012-2017年的森林资源清查和分析数据,分析样地的死亡率及树木死亡原因,并对不同冠层和胸径树木的死亡模式进行研究。进一步结合气候数据分析气候如何影响树木死亡。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树木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格局。美国中西地区(死亡率>6%的样地占21.8%)、东北地区(死亡率>6%的样地占10.8%)及落基山脉区(死亡率>6%的样地占12.5%)的部分区域呈现出高死亡率的空间格局,落基山脉区树木死亡主要是受到火灾跟虫害的影响,而中西地区及东北地区分别有47%和63%的死亡树木不能在实地调查中观察到造成树木死亡的原因。(2)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矮冠层的树木比顶部冠层更脆弱。活树和死树的高度差会随着冠层层次的升高而减小,表明树木死亡风险会随着冠层层次的升高而减小。且不同冠层层次的高度差会随着年均最大饱和水汽压差(VPDmean)(5%-95%分位数,p<0.001)和夏季平均温度(Tmax)(5%-95%分位数,p<0.05)的增加而减小,矮冠层和顶部冠层树木高度差随年总降水(PPTtotal)(5%,20%,80%,95%分位数,p<0.05)的减小而减小,表明各个冠层树木死亡风险会随着干旱增加而增加。尤其是,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矮冠层树木死亡风险的增加速度大于顶部冠层树木,表明矮冠层树木具有更高的脆弱性。(3)与胸径相关的死亡曲线的大小和凹度均会受到气候的影响。死亡曲线大小表明的是平均死树占比,死亡曲线大小会随饱和水汽压差的绝对变异性(VPDsD)(R2=0.13,p<0.05)和饱和水汽压差的相对变异性(VPDcov)(R2=0.10,p<0.05)的增加而增加,随PPTtotal(R2=0.26,p<0.001)、降水绝对变异性(PPTSD)(R2=0.19,p<0.01)和年均温度(Tmean)(R2=0.10,p<0.05)的增加而减少。死亡曲线凹度表明的是不同胸径上树木死亡的差异,死亡曲线凹度随最大饱和水汽压差绝对变异性(VPDSD)(R2=0.16,p<0.01)、最大饱和水汽压差相对变异性VPDcov(R2=0.16,p<0.01)和降水的相对变异性(PPTcov)(R2=0.20,p<0.01)的增加而减少,随PPTtotal(R2=0.23,p<0.001)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死亡曲线凹度逐渐减小至不存在意味着最终所有大小树木的死亡率相同。基于气候对死亡曲线凹度的影响,本研究提出竞争-气候过渡假说作为干旱驱动死亡曲线凹度变化的基本基础机制:即随着干旱的增加,影响树木死亡的主要因素从竞争转向气候。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空间格局,并量化了不同冠层和胸径树木死亡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探讨气候对树木死亡的影响。我们的结果强调了气候变化在影响树木死亡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矮冠层树木的影响。因此,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会改变森林演替、组成、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不断进化的新机制使得这些影响比我们所感知的更为严重。
其他文献
竹材在自然界的储量十分丰富,但其利用率较低,特别是竹材加工所产生的竹加工剩余物(例如竹碎料)未得到充分利用。另外一方面,环境问题以及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为此需要寻求清洁能源或高性能储能器件来代替化石能源的燃烧。因此,为了实现竹材的高附加值利用以及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可以利用竹加工剩余物将其微米或纳米化,来构筑一种高性能、低成本、安全环保的储能器件。论文通过调控研磨间距和均质处理来调控
杨木是我国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植面积广、资源丰富,但速生杨木存在材质松软、物理力学性能不佳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其应用领域与使用范围。本文以速生人工林杨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硅酸钠和聚乙烯醇改性剂对其进行分步真空-加压浸渍改性处理,系统研究了硅酸钠和聚乙烯醇浓度、改性处理工艺等因素对杨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优化的杨木聚乙烯醇-硅酸钠改性工艺,探明了杨木聚乙烯醇-硅酸钠改性机理,研究成果能为杨木绿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是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全球碳循环。其中较为活跃、更容易被利用的是活性有机碳如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易氧化有机碳(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EO
茎蜂科Cephidae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广腰亚目Symphyta,目前全世界已知有25属170种。很多茎蜂都是植食性害虫,因此研究茎蜂的系统发生关系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茎蜂科传统形态分类学研究虽已基本完成,但目前已有的分子数据较少,其系统发育关系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研究采用二代测序法对7属8种茎蜂的线粒体基因组以及8个单拷贝核基因进行了测序,分别结合NCBI上已发表的13种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研究土壤—微生物—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限制性养分元素和“内稳态”等问题。目前有关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而对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较少,特别是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仍少见报道。在位于亚热带的湘中丘陵区,选取地域相邻,立地条件基本一致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环境接触和释放身心压力的重要场所。但当前对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估的研究较多,但对城市森林环境恢复性方面的效益进行衡量的关注较少。因此,本研
土壤种子库是存在于土壤表面与土壤中全部种子的总和,它在湿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南洞庭湖杨树清理1a、2a后的迹地和杨树未清理洲滩(ck)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恢复年份、不同季节土壤种子库物种结构、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探讨南洞庭湖杨树清理迹地土壤种子库在植被自然恢复中的潜力,了解洞庭湖汛期对杨树清理迹地土壤种子库及其地上植被恢复的影响,为研究洞庭湖湿地生
我国木材资源匮乏,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推行木材节约和代用。油茶果壳储量丰富但未得到合理的利用,研究开发油茶果壳这一非木质化资源,不仅节约资源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环境。生物质材料的细胞组成、形态以及排列方式往往决定着材料的各种性能。本研究主要对不同生长时期油茶果壳的木质化细胞的微细结构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油茶果壳的附加值的利用。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微观观察结果表明:油茶果壳中主要包含石细胞、
叶蜂属Tenthredo L.全世界已知1000余种,是膜翅目(Hymenoptera)原广腰亚目(Symphyta)叶蜂科(Tenthredinidae)中最大的属级类群,中国已知种类321种,其中红环叶蜂种团Tenthredo pulchra group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均有分布,欧洲地区有广泛分布。论文简单介绍叶蜂属和叶蜂属红环叶蜂种团的形态特征;详细总结了红环叶蜂种团的分类研究历史与
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碳水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促进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系统、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和水文观测系统对碳水通量及其组分的定位观测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和数学模型,研究了 2008~2019年会同杉木人工林碳水循环各组分在年和年际尺度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了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和碳水分配特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