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i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划实施评价既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的重要方面。随着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部门用地矛盾凸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突破对规划实施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活动密集,土地利用变化最为集中和剧烈,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尤为重要和紧迫。基于“分析(规划实施过程)—评价(规划实施效果)—反思(规划问题)”的研究思路,着眼于快速城镇化区域,研究选取重庆市江北区为研究区,利用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数据,分析了两轮规划实施情况及其土地利用演变趋势,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关系模型评估了规划实施效果,并基于快速城镇化区域提出了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机制的建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遵循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对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同第二轮规划相比,江北区第三轮规划面临农用地存量明显下降,而建设用地存量明显上升;农业生产型用地存量大幅减少,而生态型用地存量趋于稳定;城乡用地矛盾更加突出等的显著变化。只有充分结合这种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规划才能针对性地提出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2)规划目标的确定应切忌“一刀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完成规划目标。总体上,江北区第二轮规划(1997-2010年)过多地强调指令性地落实上级规划,尤其受“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双平衡”管控的影响,在规划思路上偏重于“吃饭”优先于“建设”、“保护”优先于“占用”的理念,对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的特殊性重视不够;与之不同,第三轮规划(2006-2020年)执行了差别化的土地利用管理政策,适应了快速城镇化地区“建设”与“吃饭”关系的特殊性,并兼顾了“建设占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3)综合型土地利用分区与专项型用地分区相结合,是提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科学性和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第二轮规划实行综合型土地用途分区的“单一分区”,结果各类土地用途管制效果有限,存在“调控有余、管制不足”的弊端,导致规划控制目标提前被突破。第三轮规划实行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因此,因地制宜,将综合型用地分区与重点用地专项型管制分区相结合,对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  (4)强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模拟,用以指导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能够有效提升规划应对实施过程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第二轮规划实施期间正值重庆直辖,作为重庆市主城核心区域,江北城区快速扩张。同时,农村功能定位向都市农业、休闲旅游过渡,促使大量耕地向园地及林地转移。另外,因沿江生态屏障建设和主城“四山”管护需要,区内普遍实施了退耕还林。这些情况是第二轮规划编制没有估计到的。相较第二轮规划,第三轮规划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科学论证,加强与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规划的协调与衔接,保障了区域各类用地空间需求。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导向性,但也存在冲突性。①规划为土地利用结构明确了调整方向。从两轮规划来看,其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大致为耕地呈减少趋势,林园地适度增加,建设用地总量明显增加,未利用土地有所减少。对照江北区1996-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规划用地结构调整方向基本一致。②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往往低于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速度,这也是规划被提前突破的重要原因。依据第二轮规划目标计算,耕地年均减少100.25hm2,建设用地年均增加106.72hm2,而实施过程中,1997-2005年耕地实际年均减少165.52hm2,建设用地实际年均增加257.08hm2。③时空上的规划情景与实施过程中土地利用空间演变格局既存在相对一致性又存在冲突性。研究区在时空上两轮规划所呈现的规划情景与实施中的土地利用空间演变格局基本一致,即建设用地向东部扩张,而耕地向东部集中,西部和中部基本被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覆盖。但是,土地利用空间演变格局又有与规划情景冲突的一面,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原规划的局部调整即是这种冲突的具体表现。  (6)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明显,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关系模型在规划实施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①江北区规划实施“四效益”明显,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系统由恢复发展上升到和谐发展阶段。2000年以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作用小,耦合关系不明显;2000年以后,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超过生态环境发展步伐,后期二者逐渐呈现协调发展趋势。②运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适宜区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拟合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系统演变方程,通过相对演变速度评判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关系,对区域性土地利用效益具有较好的定量评价和动态模拟,有助于进一步认清土地利用过程中衍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对未来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特殊的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背景造就了西南岩溶区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形成大面积的石漠化景观。石漠化最突出的本质是土壤和养分的流失,石漠化发展造成地表严重缺土,仅有的土壤资源显得尤为珍贵。因此,稀缺的土壤资源是植被恢复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其中,土壤质量是植被恢复重建的关键,而有机碳(质)、氮是土壤质量的核心,在土壤肥力系统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研究植被恢复
误区一,价值投资就是买蓝筹股。蓝筹股固然业绩相对比较稳定,但正因为稳定且未来业绩增长预期的风险比较低,因此正常情况下,价值都已经在股价上充分反应出来,基本不会有超过
无壳南瓜瓜子不带壳,便于深加工,而且瓜子脂肪含量低,含硒量高,保健价值高。由于其产量稳定,管理简单,效益较高,种植规模扩大较快。本文介绍无壳南瓜栽培技术,播种、田间管理
个性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基础、学习习惯和爱好以及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给出相应学习策略、学习内容的学习模式。由于学生
近几年来,林业WebGIS系统在应用中出现了诸如林业空间数据集成和共享困难、数据存贮模式不适合网络中的应用造成系统效率低下以及网络负载平衡等问题,本研究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
1996年新津县进行区划调整,38岁的付启春受命担任新组建的花源镇党委书记。此时的花源镇负债近200万元,群众思想观念滞后,财源枯竭,镇域综合经济实力薄弱,可谓百业待兴。危
SAUMZ 1 and SAUMZ 2 are two forage maize varieties reproduced by distant hybridization.In a randomized block experiment,their fresh forage yield and dry matter
循环型工业是当今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鉴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区域循环型工业的行业结构理论、布局基本理论、发展与布局战略模式、近期战略重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北京党史》2000年第一期刊登了方亭的文章《我所亲历的对〈燕山夜话〉的批判》 (简称方文 ) ,读后感触颇深。笔者认为 ,方文是回忆“文化大革命”亲历事件中 ,如实记述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