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凋落物物质循环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落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的改变对生态系统的生长发育、恢复演替以及全球碳平衡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喀斯特地区凋落物物质循环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对于深入认识喀斯特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别选取喀斯特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次生乔木林和原生乔木林6种具有代表性的演替群落,对其凋落物物质归还量、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物质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纬向温度梯度与室内模拟增温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物质释放动态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此外,设计了相同凋落物在同一小流域内(具有相同气候条件和地质地貌条件)不同演替群落样地的分解,以此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样地效应)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设计有凋落物输入和无凋落物输入两种对比处理试验,分析凋落物对土壤物质的贡献。目的是揭示喀斯特地区凋落物物质的积累与释放规律,阐明喀斯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特点,评估喀斯特生态系统自养能力和恢复潜力,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以及碳收支的估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两年的定位观测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喀斯特地区不同演替群落凋落物量及其物质归还动态  (1)喀斯特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次生乔木林和原生乔木林6种演替群落的年平均凋落物量分别为751.8±53.4、3816.8±7.1、4417.6±145.1、4261.4±145.1、4182.8±25.7和4344.3±557.1kg·hm2,年均凋落物总量表现为:随着群落正向演替的推进,群落凋落物年总凋落量呈现出先升高后缓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处于演替初期阶段的稀灌草丛群落的凋落物量显著低于其他演替群落。6种演替群落叶凋落物占总凋落量的62.2%~74.0%,叶凋落物是群落凋落物的主体,决定了总凋落量的凋落节律,喀斯特原生乔木林、稀灌草丛两种群落总凋落量及叶凋落量呈单峰型,而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藤刺灌丛总凋落量及叶凋落量呈双峰型。相关分析表明,枝凋落量与群落演替阶段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923,p=0.009<0.01)。因此,喀斯特地区是否可以用年均枝凋落量的大小来表征植物群落演替阶段的高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2)喀斯特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次生乔木林和原生乔木林6种演替群落凋落物C、N、H、S的归还量主要受各群落凋落物量大小控制,C、N、H、S含量在群落之间的差异对其影响较小。凋落物各凋落组分C、N、H、S含量具有一定差异,C、N、S含量总体上表现为花果等凋落物大于叶凋落物和枝凋落物,H的含量在各组分间差异不显著。  (3)原生乔木林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Na七种元素的年均含量分别为0.30%、2.46%、0.36%、0.02%、0.02%、0.004%、0.002%,属于Ca>K型。七种元素的归还量月动态主要受叶凋落物量的大小控制,其月变化与叶凋落物量月动态基本一致。七种元素的年归还量分别为89.03、13.03、10.01、0.82、0.77、0.14、0.07kg·hm-2,大量元素K、Ca、Mg的归还量较大;而微量元素Fe、Mn、Zn、Na的归还量较小,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Na的年归还量大小主要受元素含量大小决定。  2喀斯特地区不同演替群落叶凋落物原地分解过程及其物质释放动态  (1)喀斯特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次生乔木林和原生乔木林5种演替群落时凋落物两年(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原地分解的质量剩余率分别为27%、29%、30%、41%、28%。随着分解时间的推进,质量剩余率出现递减的趋势,C、N、H、S的释放率出现递增的趋势。分解过程中,5种演替群落的分解速率、C、N、H、S的月均释放率在群落水平上均表现为:灌木林、原生乔木林、藤刺灌丛大于次生乔木林和乔灌过渡林。除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外(因为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主要为壳斗科栎属类革质叶凋落物,分解速率较慢),其余3种演替群落凋落叶的分解速率表现为:随着群落正向演替的推进,分解速率加快。  (2)原生乔木林叶凋落物在22个月(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的分解时间里,随着分解时间的推进,叶凋落物中K、Mg含量(浓度)总体上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而Ca、Fe、Mn、Zn、Na含量(浓度)总体上呈现出递增的趋势。K、Ca、Mg表现为净释放,并呈现出:随着分解时间的推进,其释放率出现递增的趋势;而Fe、Mn、Zn、Na大部分时间表现为富集现象,并呈现出:随着分解时间的推进,其富集程度出现递增的趋势。虽然Ca元素在22个月的分解时间里,其浓度一直递增(富集),但是其释放率不断递增,即在分解期内,从养分总量来看,一直表现为净释放。  3喀斯特地区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素  温度是影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加快了凋落物的分解,具体表现为:相同叶凋落物在具有较高年均温的茂兰原生乔本林的分解速率大于在普定原生乔木林的分解。C/N(凋落物质量)是控制凋落物分解的另一个因素,凋落物C/N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喀斯特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次生乔木林和原生乔木林5种演替群落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其C/N的大小显著负相关。样地效应(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速率产生影响,在相同气候、地质地貌条件下,相同凋落物在原生乔木林的分解速率大于在稀灌草丛的分解。  4喀斯特地区凋落物对土壤物质的贡献  凋落物是土壤有机碳、N、K、Ca、Mg、Zn的重要来源,表层土壤受凋落物层的影响较强烈,本研究中,有凋落物覆盖0-10cm土层有机碳、N、K、Ca、Mg、Zn含量均明显高于无凋落物覆盖对应土层,10-20cm和20-30cm土层有机碳和氮在两种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同时,由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Fe、Mn的富集作用,在0-10cm土层中,有凋落物覆盖的土壤Fe和Mn的含量均低于无凋落物覆盖的对应土层。  5喀斯特地区凋落物分解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纬向温度梯度和室内模拟增温条件下凋落物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3.2℃纬向温度梯度下,相同叶凋落物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分解过程中的C/N比值较低且C、N、H、S的释放率较快。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月1月4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联合举办的“王朝柱电视剧编剧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月23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京举办电视剧《隋唐演义》研讨会。
中国金矿丰富,类型多种多样,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是由于其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赋矿围岩性质及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不同,其成矿特点也有所差异。而近些年
巴西、智利的矿业管理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具有非常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巴西、智利是世界闻名的矿产区,在矿业管理方面具有独到的经验。这对中国的矿业管理是很好的借鉴,特别是关于资源枯竭矿山关闭、职工安置、环境保护等方面,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巴西经验    巴西是市场经济国家,国土面积辽阔,许多资源无论拥有量还是人均占有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对于资源枯竭矿山的关闭,巴西采取“谁办矿谁
松辽盆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陆相含油气叠合盆地,具有多期成盆、多期成烃和多期成藏的特征。中生代以来,松辽盆地经历了古前陆盆地—裂陷盆地—坳陷盆地三期盆地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也是气候变化在当前的整体表现特征。普遍的观点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社会安全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可
8月10日,美联储决定将所持抵押证券的到期回笼资金重新投入用于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并于8月17日开始实质购买。国际投行高盛集团称其向“定量宽松第二季”(QuantitativeEasing
近些年来,在内地各繁华都市,悄然出现了许多唐卡专卖店。唐卡,作为藏传佛教的艺术载体,作为雪域高原的特殊绘画形式,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以其精美绝伦的佛教造像、绚丽多
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位于我国贵州贞丰县境内,产于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矿集区的灰家堡背斜轴部,是最近几年在黔西南地区发现的特大型隐伏金矿床。该矿床自发现以来,先后有很多学者对
矿业城市在对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环境污染的威胁,矿山所产生的废渣废水通过自然界的各种渠道进入土壤环境和地表水中。矿业城市的地表水污染大多与重金属超标有关。地表水中重金属超标治理手段很多,治理方法亦不少。目前采用最多的就是投放发生吸附作用的药剂。HFO(Hydrous ferric oxide)即羟基氧化铁,作为一种良好的吸附剂众多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围绕它展开了许多的研究,并且在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