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用以解析多数中等收入经济体增长放缓甚至停滞而难以迈进高收入的现象。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经济增长及其动力转换,而产品空间演化推动的产业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中国2010年迈进上中等收入水平,目前处于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基于对中国的借鉴价值,本文选取同处亚洲区位、目前位于上中等或高收入水平、具有一定发展规模、非矿产资源型等的日本、韩国、中国、泰国和马来西亚为研究样本,采用产业升级领域近期前沿的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通过各国中等收入阶段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比较,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来探究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升级路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产品空间理论的思想和指标体系主要拆分为四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第一,已有生产能力禀赋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经济复杂度是产品空间理论中偏向宏观的指标,可以定量测度已有生产能力禀赋;第二,已有生产能力禀赋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影响。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密度是产品空间理论中偏向微观的指标,可以细化和具象化产业升级路径;第三,产业升级潜力的比较。产品空间理论不但可以解释还可以预测经济增长;第四,产业政策的比较。产品空间理论认为产业政策不可或缺,政府应积极解决信息外部性及协调外部性问题。通过以上研究并结合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第一,各国中等收入阶段能力禀赋从大到小依次为日本、韩国、中国、泰国和马来西亚。中国仍需继续提升经济复杂度,进一步关注物质资本的流向和使用效率、优化FDI的利用结构并合理分配使用去向、明确且动态调整金融支持政策以改善金融支持效率、适度提升贸易开放度等。第二,各国产业升级路径优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日本、韩国、中国、泰国和马来西亚。中国的低复杂度产品短期内仍有一定的升级空间,但长远必须构建较健全的产业进退机制,促进能力资源向更高复杂度产品领域优化配置,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各国产业升级潜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日本、中国和韩国接近、泰国强于马来西亚。各国实践表明经济增长需要匹配一定数量的优势产品,在具备一定优势产品数量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优势产品的具体构成、所有产品的发展潜力。中国优势产品种类具有明显优势,但面临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优势产品的复杂度和缩减产业升级的能力距离等问题。第四,各国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从优到差依次为日本、韩国、中国、泰国和马来西亚接近,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带动的产品、价值链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缩减收入差距、国内金融体系完善程度、内生化人力资本的培育、节能环保等方面。中国未来需要适时动态调整产业政策,注重培育本土化的人力资本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出口结构以带动产业升级、适度利用并限制FDI的具体流向等,增强发展动力,切实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本文的创新点包括:第一,对已有理论的补充和深化。目前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献中,定性的现象阐述及比较研究较多,理论支撑较少。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经济增长及其动力转换,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产业升级,而产品升级是产业升级的根源。产品空间理论基于产出导向和能力提升视角丰富了比较优势的内涵,构建了经济增长绩效的统一分析框架,可以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有力的解释。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进一步明晰产品空间理论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解释框架,是对产品空间理论和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的补充和深化。第二,对已有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应用。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是目前中国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对比世界各个经济体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产业能否顺利升级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采用国际新兴的经济物理学等研究方法,对五个样本国家中等收入阶段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的路径进行可视化描述及分析,属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实证研究,创新性的应用了相关学科部分已有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将为相关经济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提供经验支持,对解决同类现实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