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式概念的提出最早应追述到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他在其著作《纯粹理性的批判》中提出了先验的认知图式。一百多年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通过对儿童的认知研究提出图式是主体的内部认知结构,同时还指出图式是在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的。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对记忆的一系列实验性研究中发现,记忆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图式的影响下对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建构。巴特利特的图式理论是解释记忆为何不能对过去进行准确再现的理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人工智能专家和认知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巴特利特的图式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现代图式理论。图式理论对人的记忆、信息的分析理解和逻辑推论具有认知性的解释能力,因而图式理论广泛应用于二语教学研究中:如阅读教学研究、听力教学研究等等。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把图式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研究中。对理论和概念的应用其前提是要认清概念的实质,但在国内以图式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二语教学研究中发现部分二语教学研究者对图式概念的认识有误区:如把图式与知识进行简单的等同,或把图式与背景知识进行简单的等同。本文旨在通过对图式理论从哲学发端到现代图式理论的研究,增进理论认识,以便更好地把握图式概念的实质。通过对图式的定义、特征、功能的探讨来澄清图式概念的实质。图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用以分析和理解感知信息的认知结构。图式不能与背景知识进行简单的等同。澄清图式概念的实质,有助于避免对图式概念的误解,从而促进以图式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二语教学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