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学生体系健康监测网络是在5年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基础上,为及时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可能出现的新的健康问题,建立2年一次的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推动学校卫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建立的.该研究以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及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及网络进行评价分析.目的: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监测网络的可行性.结果:1.监测结果: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共涉及14个省38个监测站,7~22岁汉族学生176844人,其中城市男生48916人,城市女生46435人,乡村男生41777人,乡村女生39716人.学生形态、机能、素质及健康指标均存在城乡男女差别;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加逐渐提高;低血红蛋白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青春期后又增加.该次监测结果与1995年、2000年体质健康调研的结果比较来看,形态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肥胖比例增加;身体机能与素质呈下降趋势;低血红蛋白检出率、龋齿患病率呈降低趋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2.监测网络:该网络现由1个监测中心、38个监测站、240多个监测点学校组成.现场检测仪器使用方便、快捷,减少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和人工录入的错误,但存在检测仪器质量和设计问题,特别是IC卡的质量问题,致使数据库中异常值较多.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正常,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方便、准确,能及时获得监测结果.监测对象方面,14个监测省在行政区域、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发展状况的分布与全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样本量的组成各地区不均衡,每城乡男女组与预计人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类各年龄组样本量100人左右,频数分布图接近正态曲线,数据稳定可靠,表现得比较有规律;监测指标方面,该次所选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4方面13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认为基本能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结论为:1.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改善,机能素质水平下降,健康状况除肥胖率及近视呈上升趋势外均有所改善.2.监测网络成立的意义明确,可行性高;网络建设从人力、物力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组织管理系统较为完善.3.选点比较科学,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量组成各地区不均衡,但总体设计较为合理,有一定的科学性.4.监测指标选择较为合理,但反映学生体质还不够全面.5.硬件设施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软件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