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两种逻辑。其一,现实逻辑,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历史的、现实的发展演进轨迹。其二,可能逻辑,即毛泽东那些原本正确的,体现一定规律性的,也被当时党中央领导人认同的,又在当今时代部分“复归”了的,由于各种原因在当时没有实施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可能的演进轨迹。我要在本文中研究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不同于毛泽东思想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而是,毛泽东本人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笔者认为,从内涵和外延角度来讲,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毛泽东思想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笔者在文中重点区分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笔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和实践经验可以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源起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他们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作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否定之否定”阶段的更高层次的“复归”。我们必须把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来审视和解读,才能更好地抓住这一理论的实质和价值。本文旨在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演进逻辑及其当代价值。而不只是就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的价值而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并不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中,正确的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中非科学或者说具有局限性的思想,只能算作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但是,无论是其科学性,还是局限性,都是我们今天的一笔可贵的财富,都有着非凡的价值。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之精华所在,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20世纪中国特殊的国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旧中国开展民主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以及怎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必然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社会。”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最终形成了科学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新中国,并且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本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当时党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在1952年前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毛泽东一开始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经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长期建设,直到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到了1952年底,毛泽东逐渐改变了这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很好的佐证。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这说明,这时候毛泽东已经不再讲要经过新民主主义的长期建设之后,直到条件成熟再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从新中国一成立我们就进入了过渡时期。这实际上是毛泽东对他原来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的重大“修正”。此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思想与刘少奇等人发生了严重分歧,他还对刘少奇等人提出的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思想进行了批判。这也成为党内严重分歧,以及此后毛泽东出现‘左’的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客观史实为依据,来阐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演进逻辑,从这一理论演进的两种逻辑中,阐明这一理论的实践效应和这一理论的科学性被严重修正的原因。并从中得出这一理论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进而揭示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