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钝化剂诱导内源铁氧化物对土壤中Cu、Cd的稳定化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_guoh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p H和铁氧化物等理化性质以及土壤重金属来源是影响碱性钝化剂对红壤(及红壤母质发育的农用地)中Cu、Cd阻控效果的关键因子。研究逆境条件下碱性钝化剂对土壤中Cu、Cd作用效果与机制对恢复受污染农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农用地的安全利用有重要意义。因此,论文选用铜冶炼厂周边Cu、Cd积累性污染水稻土和人工配制Cu、Cd突发性污染红壤两种土壤为供试对象,首先采用石灰石(LS)、生物炭(BC)和铁改性生物炭(Fe-BC)3种钝化剂,研究其对积累性Cu、Cd污染水稻土的固持机制;然后以石灰石为钝化剂进一步研究碱性材料对铁含量丰富的污染红壤修复效果,探究铁氧化物对Cu、Cd阻控的机理;最后模拟酸雨逆境条件,采用土柱淋滤实验研究石灰石处理前后水稻土和红壤中Cu、Cd的迁转规律,阐明碱性钝化剂诱导下土壤内源铁氧化物对重金属的钝化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种钝化剂对积累性污染水稻土Cu、Cd的钝化/固持效果表现为LS>Fe-BC>BC。LS处理后土壤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Cu质量分数减少8.19%,易还原铁锰结合态Cu质量分数增加8.00%,再次活化的风险较高;BC和Fe-BC处理后,易还原铁锰结合态Cu质量分数分别减少2.21%和5.90%,有机结合态Cu质量分数分别增加4.75%和3.48%,钝化效果更稳定。LS、BC和Fe-BC处理后,Cd再次活化的风险较低。水稻土胶体中Cu和Cd的含量远高于水稻土中的含量,且3种钝化剂施用后,水稻土胶体中非晶质氧化铁结合态Cu和Cd含量显著增加,说明这是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和路径。(2)石灰石添加量为2.076 g·kg-1(2A)和4.152 g·kg-1(4A)时,Cu、Cd突发性污染红壤p H分别提高0.93和1.91个单位。土壤Cu、Cd生物有效性随土壤p H升高而降低,土壤Cu形态表现为由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13.88%~-18.43%)向非晶质氧化铁结合态(5.27%~8.38%)和残渣态(7.25%~7.49%)转化;土壤Cd形态表现为由可交换及碳酸盐结合态(-9.78%~-14.39%)向残渣态(3.57%~8.90%)转化。石灰石钝化处理后红壤胶体中非晶质氧化铁结合态Cu显著降低,非晶质氧化铁结合态Cd显著增加,说明土壤内源铁氧化物参与了重金属钝化过程。铁形态提取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胶体内源铁氧化物丰度明显高于土壤,但通过石灰石将土壤p H仅提高1~2个单位,不能使红壤内部矿物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这与红壤的成土条件有关。(3)模拟酸雨淋滤条件下,淋滤液p H随淋滤天数呈波浪式下降,石灰石钝化处理后土壤淋滤液p H升高。淋滤液Cu、Cd浓度随淋滤天数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红壤淋滤液Cd浓度峰值显著高于水稻土,说明突发性Cu、Cd污染土壤Cd的环境淋出风险较高。淋滤前后水稻土和红壤Cu、Cd形态变化规趋不完全一致,但总体表现为石灰石处理淋滤后土壤Cu、Cd生物有效性显著低于空白对照,说明经1a的酸雨淋滤,石灰石对Cu、Cd仍具有良好的钝化效果。淋滤后土壤胶体Cd形态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土壤胶体Cd的淋失是淋滤液中Cd的主要来源。淋滤后土壤和土壤胶体游离铁含量呈下降趋势。和Cu不同,土壤胶体Cd形态与土壤胶体铁形态总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土壤胶体Cd的淋失可能与铁同步,Cu、Cd和土壤内源铁氧化物与黏土矿物的结合程度是Cu、Cd在土壤中长效钝化的关键。
其他文献
中职院校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其教学目标的重点是向社会输出基础建设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因此教育部门对中职院校教学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汽车美容与装潢专业。该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但就当前企业的反馈而言,该专业中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的情况,远达不到行业要求。学徒制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借此使该专业学生能够真正成长为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基于此
会议
随着全球经济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由此造成的重金属离子污染已成为人类目前面临的关键威胁之一,建立起一套完备的重金属污染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去除环境样品中的重金属离子之前,快速且精准的检测重金属物质的含量是一切污染防治工作的前提。当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手段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等,其检测步骤繁琐耗时且预处理过程复杂,并不便于现场大批量
学位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具有高氨氮和高浓度有机物的污水,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的水体及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会对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利用微藻去处理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污染物的去除,还能实现资源化和CO2减排。但微藻在未经处理的垃圾渗滤液中生长状况和处理性能往往很差,这是由于垃圾渗滤液具有高色度、高游离氨和大量大分子有机物,会对微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为了减轻垃圾渗滤液对微藻的抑制作用,促
学位
农用化学品(化肥和各种杀虫剂)对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农用化学品的过度使用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诸如水体和土壤盐渍化等环境问题。为了解决农用化学品过量投加导致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迫切需要采用生态可持续措施。内生菌来源于健康植物,具有促生特性且能缓解盐环境等非生物胁迫,无二次污染的风险,将其作为生物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前景。因此,本研究以超累积植物龙葵茎内分离出的内生菌Baci
学位
因成分复杂性和在环境中的积累性,环境有机污染物在复杂基质中的分析检测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我国作为农药使用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用会导致农药在环境多种介质中残留。一些农药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代谢后,在环境中微量残留并通过生物链发生积累效应,最终对生物体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为了准确地分析测定复杂环境样品基质中的农药残留,建立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对其中的痕量组分进行萃取和分离富集显得十分重
学位
养殖业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和不断扩张。这导致养殖场所产生的污染物也逐渐增加,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磷资源的浪费。我国既是一个贫磷大国也是需磷大国,而磷的随意排放,加重了我国磷匮乏的危机,因而对磷的回收显得尤为迫切。与其他磷回收技术相比,磷酸铵镁结晶(MAP)技术由于可以将磷转为磷酸铵镁,使其作为缓释肥运用于农业生产中而受到国
学位
稀土元素有21世纪战略性金属之称,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航空、能源等领域。在稀土元素开采过程中会将大量的硫酸铵残留在矿体中,雨水冲刷矿体后使具有酸性的高氮低碳的稀土矿尾水流入河流地下水,这种废水是稀土行业一个尚未解决的严重环境问题。稀土矿尾水低C/N水质使得常规的环境微生物(如活性污泥、微藻)难以正常生存,此废水相对单一的营养结构使得在处理时难以避免复杂的预处理,从而导致较高的处理成本。本文
学位
人类社会活动的日益增加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不仅加剧了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还造成了CO2等温室气体的超额排放,严重破坏了自然界固有的碳平衡。为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利用太阳光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氢化合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策略之一。迄今为止,已报道的CO2还原光催化材料仍然存在催化活性中心数量较少,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等不足。由于活性中心在光还
学位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芳香聚合物。由于其复杂且稳定的结构,往往被丢弃或直接燃烧,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光催化是实现温和条件下木质素解聚的绿色可持续策略。针对木质素非均相光催化转化研究中存在的固体催化剂比表面积小、催化剂光催化活性差及木质素结构中Cα-Cβ键难以裂解等关键科学问题,本论文开展了氮化碳的改性设计及其光催化选择断裂油茶果壳乙醇木质素Cα-Cβ键的应用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相
学位
膜法水处理相较于传统水处理方法而言,具有能耗低、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和出水水质优等诸多优势,但其在工程化应用过程中易被污染,尤其是不可逆的微生物污染,会导致膜分离效率迅速下降;因此,探索膜生物污染的控制技术与策略,对发展高性能超滤膜具有重要意义。纳米银材料具有优良稳定性、杀菌高效广谱和细菌难产生耐药性等优点,通过使用纳米银对膜进行修饰改性,可提高膜的亲水性,调节膜表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强化膜的抗菌耐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