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是增强自主创新力,而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企业的R&D投入,没有强有力的R&D投入支持,就不可能开展有效的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对于技术密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R&D投入更是不可忽视。但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普遍存在R&D投入强度偏低的问题,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每家公司的融资渠道各有不同,有的R&D投入强度大,有的则R&D投入强度小,R&D投入强度排名靠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样本上市公司中,其内源融资强度和股权融资强度较高,而债务融资强度则较低。是否因为融资渠道的不同造成了这种R&D投入强度不同的现象?如果是的话,那么,融资渠道对R&D投入强度又有着怎样的影响?鉴于目前国内关于融资渠道对R&D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多从宏观层面或者某个单一的融资渠道方面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进行研究,细化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并考虑到中国国有控股企业众多的实际国情,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样本公司目前的R&D投入、融资渠道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从不同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R&D投入存在的具体影响,并且进一步考察不同股权性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其融资渠道对R&D投入影响之间的差异,以期能够改善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因融资渠道问题而导致R&D投入不足的现状,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R&D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四组结论:第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R&D投入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处于低端水平,且行业内差别较大;由于盈利能力的差异性,各个样本企业的内源融资额间差异较为明显;股权融资渠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最为偏好的融资渠道,但是其融资规模和债务融资渠道差距较大;债务融资渠道中各家样本企业的信用能力不同导致债务融资规模差异也十分显著;政府补助融资渠道中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获取的补助金额明显高于非国有控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第二,非国有控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年均内源融资额和年均内源强度均高于国有控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年均股权融资额和年均股权融资强度均比较接近;国有控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年均债务融资额和年均债务融资强度均要高于非国有控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国有控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年均政府补助额和年均政府补助强度均要高于非国有控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第三,内源融资渠道、股权融资渠道和政府补助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R&D投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债务融资渠道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R&D投入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抑制作用;股权融资渠道对R&D投入影响的相关系数并不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国股权融资市场体制机制尚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文在选择衡量股权融资渠道的指标不同所导致;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渠道,具有抵消、降低债务融资渠道对R&D投入的负面影响程度的作用。第四,非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除了股权融资渠道对R&D投入的影响呈不显著的弱负相关外,其他融资渠道的显著性水平均一定程度上强于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其中内源融资和政府补助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债务融资对R&D投入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非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内源融资渠道对R&D投入的影响系数也比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影响系数更高;非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样本中股权融资渠道对R&D投入的影响呈不够显著的弱负相关;非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渠道融资面临更大的约束,也使得债务融资渠道对R&D投入的负面抑制作用也更大;非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对R&D投入的影响系数也比国有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影响系数要低但显著性更高。最后,本文根据融资渠道对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R&D投入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从融资渠道的角度总结了一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R&D投入水平的管理启示,并对本文做了一些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