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朴学流变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结合近代中国学术转型,对晚清朴学流变的阶段特征及其总体变迁大势给以分析、总结和简要评述。主要包括五部分,绪论部分指出晚清朴学流变研究的必要性,并简单勾勒出乾嘉朴学的阶段特征。第一章主要分析了乾嘉后期朴学的转向,这一转向主要表现为学术理论创新和治学多样化取向,这是晚清朴学流变的开端和指南。第二章对19世纪中晚期朴学流变的两大特征——考据和义理的会通与考据和经世的贯通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对延续着的晚清朴学所取得的经学成就进行了初步总结。第三章从四个方面分析20世纪初朴学的流变特征,即会通中西,以中学比附西学;治《周礼》、《左传》,以朴学立根基;变经学为史学,拆毁经学神圣的殿堂;复兴诸子之学,探求民族文化的新出路和中西学术的契合点。最终20世纪初的新朴学终结了传统学术,成为现代学术的开端。余论部分总结了整个晚清朴学流变大势。首先,从朴学的学术地位看,由学界的正统派下降为晚清主要学术流派之一,在清末一度有所复兴之后,作为一个经学流派,最终随着经学的衰落而退出学术史舞台;其次,从治学方法来看,由以考据为主逐步扩大到以朴学立根基,兼及义理,甚至吸纳西学治学方法,使清末朴学集学界基本治学方法于一身;第三,从学术内容来看,晚清朴学逐渐由考古兼及通今,从为考据而考据转变为考据与经世的贯通,进而由治经转向治史以及诸子学、西学,最终又逐渐回到为学术而学术的路向;第四,从经学地位来看,经学由通经致用、学界统治地位逐渐让位于诸子学、西学,并且最后走入历史的故纸堆中,以史学、国学作为其最终归宿。最后简要概述了晚清朴学的学术影响及其在现代学术中的归宿,以及从整个近世学术流变大势下来定位晚清朴学流变。
其他文献
近年来“博物馆热”成为了新的文化现象,博物馆的公众教育、文化创新、休闲娱乐等职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体现了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提醒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才能走的更长远。观众是博物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观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和需求的提高促使着博物馆不断发展和变革,从过去单一的收藏展示到现在的文化综合体,博物馆功能复合化已经势不可挡,而功能复合化必然对博物馆的流线组织提出新的要求。然而,多年来对博
据上、下粉砂层在剖面上出现的位置、黄土—古土壤地层层序、~(14)C、热释光(TL)和裂变径迹年龄以及古地磁测量结果,兰州九洲台黄土仅仅是距今140—150万年以来才沉积而成的,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reat debate on relation between earthquake and rainfall, some scientists have carried out detailed study and now commonly accepted that
缝纫针是生活的必备品,但针细小、锋利不便于储放和携带,储针容器便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以已发表的墓葬发掘报告材料及博物馆馆藏为依据,联系当时社会生产水平,研究中国传统储
以我国西北地区干湿循环盐碱环境下氯离子对带裂工作的钢筋混凝土侵蚀破坏为背景,设计了预置不同宽度表面裂缝的混凝土试件,研究了在若干个干湿循环内不同配比带裂钢筋混凝土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知识分子的社会心态大体上经历了兴奋——苦闷——疑虑恐惧——满怀希望投入新社会这样一个变化的历程。影响知识分子社会心态转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n the nearshore waves and coastal processes of a generic wave farm. The target area considered
【摘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及教育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地方新合并组建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培养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大学意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才,也关系到新合并高校的实质性融合和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本文拟就新合并组建高校培养大学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培养大学意识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意识;地方合并高校    地方新合并组建高校主要是指高校扩招以来由专科合并为
胰岛素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胰岛素制剂的使用越加广泛,常见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过敏反应的报道较为普遍,而由胰岛素导致的自身免疫综合征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历史文化的殿堂,宣传教育的阵地,在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公民整体的综合素养、丰富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重视,博物馆迎来了发展建设的高潮期,尤其是地方博物馆的建设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地方博物馆作为展示地域文化的载体,它在传承传统文化、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和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