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伤寒沙门菌ΔsipB、ΔcrpΔsipB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th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pB编码鼠伤寒沙门菌的一种侵袭性蛋白,其与细菌细胞膜耐高渗能力有关,能够调节肠道的炎症反应,但是有关对其毒力、免疫功能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报道较少; CRP是编码cAMP的受体蛋白,目前已证实其与细菌的新陈代谢、碳源的利用等有关,是沙门菌主要的毒力蛋白,但是对于其是否诱导巨噬细胞的死亡以及影响细胞糖酵解方面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通过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sipB介导的细菌同源重组技术在鼠伤寒沙门菌SL1344和SL1344Δcrp的基础上构建出 SL1344ΔsipB和 SL1344ΔcrpΔsipB缺失株,并对它们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巨噬细胞的死亡和糖酵解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了解 sipB的基本功能,探讨 sipB和 crp基因诱导巨噬细胞死亡与糖酵解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减毒沙门菌诱导巨噬细胞死亡的糖酵解机制奠定良好基础。主要内容如下:  1. SL1344ΔsipB、ΔcrpΔsipB缺失株的构建与鉴定  以鼠伤寒沙门菌 SL1344为模板,扩增出 sipB基因的上下游片段 sipB1和sipB2,分别将 sipB1和 sipB2亚克隆到中间载体 pBluescriptSK(+),再将上下游的融合片段克隆到自杀性质粒 pRE112中,构建出重组自杀性质粒pRE112ΔsipB。最后以携带重组自杀性质粒的大肠杆菌χ7213(pRE112ΔsipB)为供体菌,分别以鼠伤寒沙门菌 SL1344和 SL1344Δcrp为受体菌进行混合培养,通过两步法筛选出SL1344ΔsipB和SL1344ΔcrpΔsipB缺失菌株。  2. SL1344ΔsipB、ΔcrpΔsipB缺失株的生物学特性检测  通过对缺失菌株和亲本菌株进行生化特性、生长曲线、遗传稳定性、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体内外的侵袭能力以及对小鼠毒力等方面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L1344ΔsipB缺失株在生化特性、生长特性、运动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等方面与亲本菌株一致;SL1344ΔcrpΔsipB双缺失株的生化特性与 SL1344Δcrp仍保持一致,与亲本菌株相比其生化特性发生了变化,生长速度发生了减慢,运动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发生了降低;小鼠毒力以及体内外的侵袭能力等方面缺失株和亲本株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降低(P<0.05);但是均能够不同程度的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ΔsipB、ΔcrpΔsipB、Δcrp三株缺失株免疫后对100LD50亲本菌株的攻毒分别能提供50%、60%和90%左右的免疫保护效力。以上结果表明 sipB是沙门菌的一个免疫原性基因,而 crp有潜力作为疫苗缺失菌株的候选基因。  3. SL1344ΔsipB、ΔcrpΔsipB缺失株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的检测  将不同沙门菌感染巨噬细胞 RAW264.7后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 ELISA方法对细胞死亡情况和Caspase-1,3,8,9的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亲本菌株感染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缺失组(P<0.05);Caspase-1、Caspase-8和 Caspase-9的活性在感染后各个时间点缺失株组均低于亲本株组(P<0.05),而 Caspase-3在感染4 h后缺失株组均低于亲本株组(P<0.05)。表明不同沙门菌诱导巨噬细胞死亡的能力不同,均是通过先激活Caspase-1,8,9再激活Caspase-3的途径诱导巨噬细胞死亡。  4. SL1344ΔsipB、ΔcrpΔsipB缺失株感染巨噬细胞糖酵解的检测  将不同沙门菌感染巨噬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进行丙酮酸、乳酸、ATP含量以及已糖激酶(HK)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点的细菌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内丙酮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ATP含量以及 HK活性结果显示:各细菌感染组在4 h以后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亲本菌株感染组均显著高于各缺失株组(P<0.05)。表明不同沙门菌感染巨噬细胞对其糖酵解的影响能力不同。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的语文意识正在觉醒,透过课堂,我们看到老师们领悟了有关语文的核心问题。可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偏颇:教师过分追求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师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身心俱疲,思维的高速运转让师生体验不到教与学的快乐,热热闹闹一堂课,空空荡荡无收获;过多地关注着人文性,而削弱了学生学习文本必须获得的技能训练,价值的引领变成了东拼西凑的所谓多元解读:师生间频繁的对话代替
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是对机体免疫功能和生殖功能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反刍动物子宫和胚胎中均能分泌IL1和IL-6。   参照Genbank中发表的印度河流型水
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的知识教育人类是不够的。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善的鲜明的辨别力。”那么,该用什么来教育人类呢?教育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台机器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给了我们回答:“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土壤。善良情感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如果青少年时期蹉跎,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我们也听过见过太多的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校的作文教学应该向着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去努力:作文训练过程尽可能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相一致。这话很有道理,可惜至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过去的作文教学,成绩不令人满意,原因何在?有人说是指导不得法,有人说是命题不恰当,也有人说是批改不起作用,等等,大家都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但是在这众多的原因里,什么是最根本的原因呢?我想,根本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教学的程序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
<正>一、关于径向间隙效应原理 径向间隙效应又叫管道效应或沟槽效应。它是指园柱形药包直径小于炮孔(管)直径时,药包表面与炮孔(管)内壁之间的间隙(一般指空气间隙)对爆轰
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ARV广泛存在于鸡、火鸡及其它禽类。由ARV引起鸡的各种疾病逐渐被认识,如:鸡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鸡的矮小综合症、呼吸道病、肠道
一、序言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直接预兆是温度的变化,所以用测温的方法预报自然发火是最理想的。但目前井下还没有十分理想的远距离温度监视装备,现用的仍是人工巡回检测 I.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好作文,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作文课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感到疲乏寡味,可谓“隐其学而疲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现代心理学要求:师生双方要按照共同的需要将各自带来的东西加以筛选加工,以形成一套新的思维程序和行为模式。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尽力顺应学生的心理机能,把
摘 要: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关键词: 中学作文教学 提高作文能力 四条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宏观的理论探索方面及微观的教学方法探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比较低,一些学生甚至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批改,学生从作文到拿到批改情况的反馈慢,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权;老师往往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学生拿到被老师修改得较多、有很多红杠红圈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自己不再愿意看了,更不愿意让别人看。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