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校植物景观调查与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q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校园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校园景观中,植物景观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植物是绿色空间的主角,也是高校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对重庆高校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校园规划与设计方面,对植物景观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本论文选择重庆具代表性的两所高校的校园植物及其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对各高校典型区域的植物景观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不同高校的植物景观及其树种丰富度,总结重庆高校植物景观特点以及配置模式,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树种组成。重庆高校植物种类共为70科,239种,占重庆市园林植物总数的14.4%,应用种数最多的为蔷薇科、禾本科、木兰科和百合科;植物数量应用最多的为桑科、樟科、百合科。按生活型结构分,乔木类109种,灌木78种、草本及地被类34种,竹类11种,藤本类7种。(2)植物树种搭配比例。乔灌草的种类比例为2-5:1-3:1,数量比例为1:3-6:15-40,乔木和灌木的数量比例为1:5-6,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种类比例为1-1.5:1,数量比例为2-4:1,观花植物与色叶植物的种类比例为3-4:1,数量比例为1.5:1。(3)植物景观效果的对比。各典型区域的植物景观效果以教学区最好,公共活动区和学生生生活区较差;各高校植物景观进行对比发现,西南大学的校园植物景观较重庆大学的优,西南大学南区和北区差异不大,而重庆大学A、B校区的植物景观较C区好,差异明显;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整体表现较好,植物丰富度高,观赏性强,尤其是学生生活区明显优于老校区。(4)园林植物及其植物景观的特点。植物种类较丰富,观赏性以观花植物为土,观花期主要在春夏秋,少量植物冬天开花;色叶树种较少,常绿与落叶搭配中,常绿植物居多,针叶树种极少;植物景观的配置类型以乔-灌-草型居多,只以草坪种植的形式几乎未见,群落外型以郁闭型多于稀疏型,空间感较强。垂直绿化不够明显,藤本植物应用较少。(5)植物景观存在问题。植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够,植物种类的应用雷同,文化意蕴不够浓以及养护管理水平较低等。因此,在高校植物景观设计中,应该努力增加植物种类和文化底蕴,营造各自的校园植物景观特色,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创造高质量的高校植物景观。
其他文献
一位马来西亚女士来电话,说她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研,偶然在中央书城买到一本,读完以后很想见到作者,请教一些问题.她给哈尔滨出版社发了伊妹儿,希望提供作者的联系方式,这
猪爪子又称猪蹄、猪脚、猪手。爪子分前爪后爪两种,前爪肉多骨少,呈直形,后爪肉少骨稍多,呈弯形,一般人们在菜市场和超市大都选购猪前爪。中医认为猪爪子性平,味甘咸,是一种
近几年起源于网络的危机事件频频爆发,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传播扩散,瞬时成为人们热议和关注的中心,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新闻制造和传播空间,以及无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网络媒体,包括门户网站、论坛、BBS、群等,伴随着中国网民人数的增加,在危机事件的引发和传播流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媒体的参与改变了传统的企业危机传播和处理流程,网络不但是某些危机事件的直接引爆点,更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
对室内饲养的二点委夜蛾Athelislepigone(Moschler)雌成虫分时段进行解剖,观察其卵巢的结构及发育进程。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具有1对卵巢,各由4个卵巢小管组成。发育进程可分为5个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区域湿地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气
花叶矢竹是一种珍贵竹种,原产日本,是矢竹的一个变种。其叶色会呈现绿色、白色、绿白相间条纹(条纹的深浅、形状和出现个数和位置都具有不确定性),也是一种园林绿化广泛应用
2002年,我初次来到启迪新业,这是我第一次踏入广告行业,当时公司办公桌上只有一根笔,其它什么都没有。做办公设备出身的我,对广告还一无所知,但我相信只要沟通到位,客户还是
施肥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并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土壤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是土壤物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综合体现。本研究以高粱-玉
以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中三种(大、中、小)林窗为对象,通过对林窗内土壤养分含量监测,探讨了林窗形成早期环境变化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林窗(对照林分)相比,林窗大
Objective: To fabricate polymeric nanocomposites with excellent photoluminescence,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in aqueous solu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