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晓青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t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诗僧研究视角出发,对佛教与文学关系所展开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明末清初诗僧研究尤为突出,但这一时期的诗僧个案研究,仍有许多尚待挖掘。因此,本文选择了明末清初临济三峰宗僧人释晓青作为系统研究的对象。作为清初诗僧的代表之一,释晓青诗文创作颇具文人色彩,自成一格,受到时人褒扬,更有较多反映社会现实的创作,具有以诗证史的史料价值。此外,由于临济三峰宗在明末清初的巨大影响力,释晓青在清初佛教史、文学史上均有一定的地位与影响。但目前学界对于其人的关注还较少,尽管偶有涉及,但是关于其生平、交游、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基本上仍处于空白阶段。本文从释晓青生平、住持寺院经历、交游、诗文创作等方面入手,力图较为全面地还原其历史形象,同时探究其诗文创作的艺术思想、艺术渊源等,试图以个案研究的形式,为当下的明末清初诗僧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绪论部分首先说明选题的缘起,指出释晓青作为明末清初江南佛教界和诗坛的重要成员,其生平经历、著述、交游和诗歌均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次概述了该课题的研究情况,认为虽有同期文人对释晓青诗文的传统点评,以及现当代学者的论述,但大多流于表象,未能对释晓青其人及其文学创作进行细致全面的描述与探究,因此有必要对释晓青做整体性的研究;最后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释晓青的家世、嗣法过程、住持寺院经历、著述情况。首先,通过这一时期文献的考索,确定释晓青的家世出身、思想文化背景以及家庭与佛教的渊源关系;其次,阐述释晓青出家的经历以及嗣法继起弘储、进而得到其印可的过程;再次,厘清释晓青自分灯以后住持各地寺院的主要经历,展示其在江南佛教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并试图探讨其生平经历中存在的疑点;最后,对存世文献进行梳理,大致呈现释晓青诗文集、语录的刊刻、传播情况。第二章:释晓青的交游、传灯。首先,对僧传灯录、方志、别集等文献进行比对,厘清这一时期与释晓青关系密切的文人名士、僧人的情况,如生平、交往经历、与佛教的渊源关系等,并管窥在明末清初思想大变革背景下,文人群体、官僚阶层与佛教界之间广泛而密切的交游关系;其次,对释晓青传法弟子香域敏膺的过程以及其中存在的疑问进行阐述。第三章:释晓青的诗文创作。以释晓青诗歌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拟寒山诗、山水田园诗等为例,对释晓青的诗歌艺术渊源、艺术特色、主要内容、艺术思想、创作进行阐述。首先,结合释晓青的文学交游情况、知识背景、诗歌创作本身的分析,探讨其拟寒山诗对寒山诗歌艺术的接受、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与其禅学思想的关系;其次,对释晓青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分析,指出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对其诗歌的影响、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最后,对释晓青诗歌的艺术思想进行分析,包括在清初诗坛唐宋诗之争背景下,受钟惺、谭元春创作影响而呈现出的“天真”之风,对“才学”与“真诗”的兼收并蓄等。第四章,释晓青的散文创作。主要对其中文学特质较为突出、文学成就较高的文体,包括书启、序跋、碑铭赞、游记等进行介绍,分析其艺术特色,如感情的真挚、章法的多变、描写形象的鲜明性等,同时指出其散文创作所反映出的宗派立场与禅学思想等。结论,归纳了释晓青的宗门地位、社会影响力以及与清初诗坛的交往,将释晓青这一诗僧个案放在鼎革之际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试图探讨明末清初佛教团体与文人群体的互动关系,以及对文人思想、政治立场、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影响。
其他文献
伪随机序列在通信系统和编码密码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国内外的学者们已提出多种衡量伪随机序列的随机性指标,相关性、线性复杂度和2-adic复杂度是其中重要的三个指标.对于单条序列,自相关函数度量序列及其移位序列的差异,在雷达、通信系统等相关的应用中,要求序列的非平凡自相关函数的绝对值越小越好.而在密码学等相关的应用中,由B-M算法和有理逼近算法可知,序列的线性复杂度和2-adic复杂度应不小于周期长度
利益冲突规则是律师职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委托人利益、维护律师与委托人关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司法的公正。律师执业利益冲突这一概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不同的界定,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界定。笔者在了解了不同地区对该概念的界定后对该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读,即律师执业利益冲突是指律师对委托人的代理将因其对第三人的职责、自身利益、特殊关系人的利益而受到重大不利影响的情
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书籍交流频繁,自朝鲜三国时代起就有中国儒籍传入的历史记载,此后历朝历代也都延续了吸收中国儒籍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儒学典籍交流达到高峰,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来看,都远远超越前代。本文以明清两朝与朝鲜的朝贡关系为依托,通过考证《朝鲜王朝实录》《明实录》《清实录》等史料中与典籍传播相关的史实,梳理出明清时期中国儒学典籍东传朝鲜半岛的历史脉络。又根据儒学典籍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更加的迫切。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最基层单位,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定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影响到了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使得社区居民不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本文通过对CR社区的实地走访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城市社区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的迅速发展,TC18钛合金作为一种高强韧近β钛合金,被广泛用于制造飞机的主要承力结构件。该合金通常希望由准β锻工艺来使锻件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TC18钛合金准β锻变形量对其组织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变形量过大过小都会引起最终性能不合格,但在实际应用中对变形量与组织性能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同时由于缺乏对同类型结构件准β锻相关的共性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导致产品的开发周期较长。因此本文
学位
政策执行作为整个政策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它的意义是将政策内容转化为治理行动,因此政策执行也是公共治理过程和实现政策目标极为重要的一环。对于基层政府而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突发情况与各类现实因素的牵制,执行规范性难以达成预期的理想效果,政策执行过程中萌生出的错位、越位、缺位等问题使得执行偏差不断出现,使政策执行偏离了最初制定设想中的轨迹,无法达到政策执行的理想效果,极大地掣肘了政策的执行
在我国,政策执行因信息不对称以及处于压力型体制内,在上级政府监督不力与激励不足的情景中,政策变通屡禁不止。在政策执行中运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公共政策的稳步运行,提升组织执行者的履职效能,提高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2018年3月,S市创新性建立全市统一的“河长制智慧管理平台”,旨在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外源定制性特征,优化并改组河长制政策执行的组织结构,强化组织内部控制、明晰组织行政过程,规范政策执行者的
敦煌石窟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藏,其强大的包容性使得各种文化在此交融、碰撞,最后形成了敦煌文化的多元性,甚至其生命力一直延续到当代艺术。敦煌与于阗作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节点,尤其是在五代至宋时代,在敦煌石窟中出现了于阗图像,说明了五代至宋时期,两地互动频繁,关系密切,这个时期于阗文化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壁画图像,也成为现当代艺术创作宝贵的资源。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绪论作为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敦煌和于阗两地的
基于本土与外来二元认知体系建构的基础之上,苗刀作为一个外来传统拳械文化,对其如何扎根于四川省南充市进行多维度的解读与审思。研究发现:可以从其生存场域与内部传承空间进行寻绎,以及其文化集体记忆的呈现,民间习武群体人文情怀的嵌入与身体参与活动范式的践履等多方面着手,从而展开对本文重要话题元素的探索。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苗刀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深度剖析促使苗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