茚虫威不同异构体对小菜蛾和中华通草蛉的选择毒力及亚致死效应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658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茚虫威作为新型噁二嗪类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其杀虫机制独特,其具有两种异构体,分别为(+)-S-茚虫威(下文简称S-茚虫威)和(-)-R-茚虫威(下文简称R-茚虫威),其中S-茚虫威为有效体,具有杀虫活性,R-茚虫威为无效体,基本不具有杀虫活性,农业上使用的茚虫威药剂主要为两种异构体3∶1或1∶1混合的外消旋体。随着用量的增加,其对害虫及天敌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掌握茚虫威两种异构体对小菜蛾及中华通草蛉的急性毒性和亚致死效应,本文采用S-茚虫威和R-茚虫威,研究其对小菜蛾幼虫的急性毒性和亚致死效应,及对中华通草蛉的急性毒性、亚致死效应和捕食功能的影响,为生产和利用茚虫威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了S-茚虫威和R-茚虫威两种异构体对小菜蛾的毒力和中华通草蛉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S-茚虫威对小菜蛾LC50值为3.52mg/L,对中华通草蛉LC50值为1.16mg/L;R-茚虫威对小菜蛾LC50值为403.69mg/L,对中华通草蛉LC50值>2000mg/L。2.开展S-茚虫威和R-茚虫威两种异构体对小菜蛾和中华通草蛉的亚致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茚虫威两种异构体LC25浓度下(R-茚虫威对中华通草蛉处理为田间推荐使用剂量),R-茚虫威对小菜蛾急性毒力较低,但对其蛹重、蛹期、产卵量和羽化率均有显著影响,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力有一定影响;尽管R-茚虫威对中华通草蛉几乎没有急性毒性,但其对蛹重、蛹期、产卵量、卵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和成虫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蛹重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9.75%,蛹期延长了33.66%;产卵量、卵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及成虫成活率显著降低。S-茚虫威对小菜蛾和中华通草蛉生长发育、种群数量、繁殖力都有显著影响。3.通过S-茚虫威和R-茚虫威两种异构体对中华通草蛉的捕食功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异构体均可导致草蛉捕食猎物的能力下降,以S-茚虫威对捕食能力的影响最大。在茚虫威两种异构体LC25浓度下(R-茚虫威对中华通草蛉处理为田间推荐使用剂量),受R-茚虫威影响草蛉幼虫瞬时攻击率降低了46.81%,处理猎物的时间增加了1.9倍,最大捕食量降低了63.37%;受S-茚虫威影响草蛉幼虫瞬时攻击率降低了44.68%,处理猎物的时间增加了4.2倍,最大捕食量降低了80.80%。综上所述,S-茚虫威杀虫活性高,对靶标害虫的亚致死效应大,R-茚虫威杀虫活性低,对中华通草蛉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捕食能力影响大,建议开发S-茚虫威含量高的茚虫威药剂,既能提高药效,也能够减少其对天敌昆虫中华通草蛉的影响。
其他文献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我国居民对绿色、安全、高品质的农产品有了更高的需求,因而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虫螨腈因其低毒高效、活性显著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新型的吡咯类杀虫、杀螨剂品种之一,可有效替代传统高毒农药产品,其应用前景广泛。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联合专家会议(JMPR)重新评估了虫螨腈残
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已发展为山东省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并有加重危害趋势。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引起。前期研究确定了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但病原菌的消长、检测及耕作方式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等问题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开展了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消长规律和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的研究。小麦收获后对病田中的残体进行了假禾谷镰刀菌的分离,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麦蚜危害是影响小麦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原因。研发基于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的麦蚜控制新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通过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提高作物的产量。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一种重要的根际促生菌。研究表
山楂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的营养保健果品,但因其高酸度限制了山楂制品的开发。酿造山楂酒是山楂深加工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传统的山楂酒具有酸味明显,香气不突出,口感不协调等缺点。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果酒具有能够降低果实酸度、增加香气、缓解果酒的酸感等优点。本研究以山楂鲜果为原料,以降低山楂酒酸度、改善香气为目标,对山楂果实的二氧化碳浸渍过程、山楂酒发酵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二氧化碳
黄瓜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引起的土传病害,其对黄瓜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从广西地区黄瓜枯萎病高发区土壤中分离出拮抗真菌,对黄瓜枯萎病进行生物防治试验。旨在挖掘可用于防控黄瓜枯萎病的拮抗真菌。首先,对分离到的各真菌菌株进行对峙筛选;其次,探索拮抗真菌的抑菌潜力,再对确定的候选拮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然后将其应用于盆栽黄瓜试验,验证其促生长和防病效果,并在黄瓜盆栽试验中
山楂是我国特有的药食兼用型水果,品种多、产量大,成熟采收期集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果胶含量高且凝胶性能好。目前我国山楂的主要利用方式为鲜食、制罐、入药和山楂片、果丹皮等凝胶制品的加工等。如何满足优质山楂原料的全年供应,降低贮藏成本,是实现山楂提质增效加工利用的关键。本试验以山楂的生理品质、营养成分、酚类物质含量、凝胶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等为评价依据,比较山楂品质的种间差异性,研究贮藏温度和干燥处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小麦等其他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降低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耕作制度以及气候的改变,该病害的发病情况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是小麦赤霉病最主要的病原菌,其可以产生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该真菌毒素会对谷物造成重大污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俗称韭蛆,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地下害虫,严重危害韭菜生长。目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主要方法是施用化学杀虫剂,但过度依赖化学药剂与生态农业的大发展相悖。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的优点,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与其它昆虫相比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防治资源较为匮乏,实验室团队前期从罹病韭蛆幼虫中分
马铃薯营养丰富,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是世界上重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逐渐显现,种植面积逐年增多。合理施用复合肥可以提高品质、增加产量,化肥投入逐年增加,出现了施用量过大、利用率低等问题。马铃薯病虫害发生与流行逐渐严重化,马铃薯晚疫病为害最为严重,每年因该病减产10~30%,仍以化学防控为主。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食品生产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之一,营养丰富,可利用各种农林废弃物进行栽培。秦巴山区每年产生大量的农林废弃物,目前利用率较低,大多被焚烧或掩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基于此,本研究以秦巴山区主要农林废弃物(如苹果木、柠条、麦秸等)作为毛木耳的主要栽培基质,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毛木耳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于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