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程序路径可达性判定方法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d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测试中,不可达路径会浪费大量测试成本,极大降低测试用例的生成效率。若能提前确定路径可达性,则能将有限测试资源充分用于可达路径用例求解。传统的不可达路径判定方法有静态法、动态法和混合法。静态法与编程语言耦合,路径求解代价昂贵;动态法依赖测试数据生成,执行效率低;混合法虽然提高了求解效率,但仍受传统方法的限制。当前没有一种高效且通用的不可达路径判定方法。尤其对大规模程序而言,路径可达性求解难度极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程序路径可达性判定方法。该方法将路径求解问题转化为路径可达性分类问题,利用机器学习提高判定效率,具有一定通用性。围绕该方法,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1)提出一种基于路径约束的程序路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基于符号执行提取路径约束,并采取约束原子化、无效约束删减等方式对约束进行简化,然后进行约束编码,编码约束与关键词词频共同组成特征空间。(2)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程序路径可达性判定解决方法。首先在预处理阶段生成程序路径,通过区间运算、动态执行、人工确认的方式标注路径可达性。然后进行特征提取及向量化。最后,基于特征进行分类模型训练,获取不同模型的判定效果。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判定路径可达性,能够适用于过程内路径与过程间路径,且扩展性相对较好。本文基于上述方法,构建了逻辑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随机森林模型以及三种集成分类模型,选取了 10个开源C语言工程生成程序路径,对路径可达性进行了判定与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为上万行的程序提供路径可达性判定,且所有模型判定结果精确率均能达80%以上。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养成类综艺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自2018年以来平台的选秀节目已经向市场输出不计其数的偶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乘风破浪的姐姐》还能在2020年做到未播先火,成为了市场上很期待的综艺作品,说明节目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叙事学角度探析《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的创新性,具体从叙事特点、叙事策略以及节目叙事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
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电视节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如今的电视节目内容更加多样化,节目的画面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后期制作是保证节目整体质量的主要处理环节,通过非线性编辑技术实现了编辑过程的简化,节目的画面感进一步提升,内容也更加丰富,促进了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本文从非线性编辑概述入手,讨论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优势,最后就如何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随着网络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多样化的网民群体通过网络动员社会资源,引发舆论发酵.社会民生议题、社会事件等内容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快速传播.
新媒体背景下,虽然广播电台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但同样面临视觉媒体和网络媒介的双重挑战.本文就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点进行探讨,提出播音主持人员不仅需要提升延展话题与信息整合的技巧,通过节奏把控和情绪感染,以个性标签和节目风格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还要根据其在内容、形式、情感、空间的特点,真正发挥播音主持的潜力,为广播电台带来新鲜声音.
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音乐是最动听的语言.”音乐与儿童影视作品的有机组合,诞生了新概念的音乐——儿童影视音乐.它与通常概念下的儿童音乐具有不同的艺术形态:它已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专门为儿童影视作品创作、编配的音乐作品.儿童影视音乐既具备了一般音乐的概括性,又具备了独特的具体可感性,它是从心理上推动儿童影视作品画面运动的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它的完美艺术形象的再现,必须通过与画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它服务于儿童影视节目,与儿童影视节目中的其他构成因素相结合而产生新的艺术构思、审美形象.
媒体融合不仅改变了公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这使得传统的营销、推广、宣传等方面的活动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对于品牌传播而言,全新的媒体环境为其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本文通过简述融媒体时代的特点,进而分析品牌在融媒体时代下传播的改变,针对现阶段品牌传播面对的困境,提出建立媒体矩阵、丰富内容生产以及创新营销策略等具体建议,以期能对融媒体时代品牌传播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行为.优质的课堂师生互动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同步提升.本课题依托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堂师生互动情况进行测析,挖掘出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以期助力于编导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近年,网络综艺的火热为青年亚文化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嘻哈、街舞、摇滚纷纷走出地下,甚至登上主流平台抛头露面.而对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从伯明翰学派起到现在已持续几十年,其中青年亚文化的“妥协”与“斗争”更是经典话题.本文立足于已有研究,通过对《乐队的夏天》做内容分析,发现《乐队的夏天》上的歌曲呈现出过度关注自我,缺乏对现实的关注、批判性减少、关注个体情绪,忽视集体诉求等倾向.由此,笔者认为《乐队的夏天》上所呈现的青年亚文化具备一定的妥协性.
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原有的媒体环境和格局被打破.同时受众的试听需求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沿用面向传统媒体时的方法.同时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下,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成为衡量主持人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尺,这已经是媒介工作者的共识.因此,本文根据当下受众试听需求,结合即兴口语表达的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尝试融入表演元素并将二者有机融合,探索出培养新时期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新方法.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大学生思想价值引导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之中,实现课程育人.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文主要从应用型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