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稳定的肝纤维化大鼠ALPPS模型,并对ALPPS术后肝脏再生机制进行研究。方法:1.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100±20g,按0.3ml/100g背部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混合液,每6天一次,连续6周。第8周统计模型存活率,行80%肝大部分切除术,对切除的肝组织行HE及Masson染色评估肝纤维化Ishak分期,并统计术后存活情况。2.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肝纤维化组和正常组,每组24只,两组术后第1、3、5、7d每个时间点取6只大鼠进行实验。两组均行ALPPS,一期手术3d后行二期手术。比较肝纤维化组各时间点间Ishak分期有无统计学差异;统计肝纤维化组与正常组一期及二期术后存活率及并发症情况;称量残余肝重量及大鼠体重计算两组残余肝再生率,HE染色观察肝细胞形态及细胞数目,评估其肥大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残余肝Ki-67表达,并通过Image J软件计算增殖指数;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ALT、AST、ALB及TBIL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存活率为90%。肝脏组织HE及Masson染色下均可见纤维组织增生、P-P连接及P-C连接,肝纤维化Ishak分期为3-5期,平均值为3.812±0.761。肝纤维化大鼠行80%肝大部分切除术后24h内均死亡,存活率为0%。2.肝纤维化组Ishak分期为3-5期,总体平均值为3.542±0.147,各时间点Ishak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纤维化组与正常组一期术后、二期术后及总体存活率分别为93.1%、88.9%、82.8%与96.3%、92.3%、88.9%。两组总体术后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手术并发症为出血、急性肝衰竭、胆漏、感染。肝纤维化组术后1、3、5、7d残余肝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肥大,各时间点平均每视野细胞数较术前均减少(P<0.05),而正常组术后未见明显肝细胞肥大。肝纤维化组残余肝再生率上升趋势较正常组慢,但术后7d可升至相近水平;其中,肝纤维化组术后第5d残余肝再生率比正常组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纤维化组增殖指数于术后5d高于正常组(P<0.05),余时间点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一期术后血清ALT及AST均升高,直至术后7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肝纤维化组术后3d血清ALT及AST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余时间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ALB与TBIL术后各时间点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背部皮下注射CCL4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可成功实施腹部手术。Ishak 3-5期的肝纤维化大鼠无法耐受80%肝大部分切除术。2.我们成功建立了成熟稳定的肝纤维化ALPPS模型,其可行性及安全性与正常组相当,为肝纤维化可作为ALPPS手术指征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3.肝纤维化组通过肝细胞肥大与增殖实现了术后残余肝快速再生,为下一步肝纤维化ALPPS术后肝脏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