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073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末,“媒介审判”开始进入研究者视野,在相关领域引起广泛讨论。时至今日,“媒介审判”相关研究成果浩如烟海,但“媒介审判”现象仍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其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是媒体缺乏应有的自律精神和法律意识。同时,实务界的规范细则尚未出台,学术界关于媒介监督的合理性边界研究较为模糊,这两点也是“媒介审判”现象未得到有效防范的主要原因。新闻媒体对于“新闻自由”的权利诉求与其“公众舆论”代言人的假定身份,为其不当介入司法报道预设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前提。笔者认为仅孤立的进行个案分析,难免囿于一角。想要真正廓清“媒介审判”与舆论监督的根本区别,体系的梳理“媒介审判”现象发生的成因及机理,应将“媒体审判”置于“传媒与司法”发展进程的宏观视阈之中。本文背倚“传媒与司法”研究领域的丰富学术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个人观点: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第二章是案例分析,笔者以时间为轴,选取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媒介监督或媒介审判的典型案例。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梳理我国媒介监督环境的变化及“媒介审判”现象的流变,呈现媒介监督与“媒介审判”的区别。通过分析笔者发现随着政治及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介监督的属性逐渐生发出令新闻界和司法界都不堪烦扰的枝杈,从我国特有的党政权力的延伸及基本的公众权利的让渡两方面,逐渐异化成为媒介从业者个人利益扩张的手段,甚至沦落为媒介公关的工具。第三章是理论分析。笔者围绕舆论监督的内涵、属性、合理性前提及作用进行研究。又针对媒介审判的含义、动因及负面影响展开论述。试图厘清“媒介审判”与媒介监督的界限。第四章是对策研究。笔者从媒介对策及司法对策两方面,进行有效防范“媒介审判”现象的可行性探究。
其他文献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劳动群体——农民工。它的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进步意义。一方面,农民工的产生,提高了农民工的实际收入,大大提高了农民工的生活水平,改
<正>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管理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石,是连接企业与职工的桥梁纽带,是激发职工活力最活跃的细胞,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
融资租赁业在我国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其对国民经济贡献逐年增大,但是,我国融资租赁业还面临着租赁设备市场渗透率低、国际化程度不高、融资租赁企业“融资难”、国内资金成本高
通过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单因子优化等方法研究了来自南海海域一株产中性蛋白酶菌株S-3685,并对其在250 ml摇瓶中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初步确定为芽孢杆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国有关工业工程发展的各项技术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中国玻璃钢型材拉挤工艺技术逐步发展,玻璃钢拉挤制品的生产及使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
生态危机是当代现代性危机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当代不可超越的哲学思想,应该接受绿色或生态的评判和审视,生态思维或生态视角成为这一理论价值的现实考验。马克思说
现如今,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旅游已经在普及应用,但在许多乡村旅游中运用不广。彭州宝山具有足够满足游客需求的能力,以及自己的特色旅游景点,然而其市场营销方面存在很
<正>中心静脉作为一种安全的输液途径已经获得共识[1-2]。1982年,Niederhuber等[3]首次报道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简称PORT)应用于临床。由
名词借用为动量词作为动量词的一个小种类。在汉语的会话中起重要的作用,不但口语性很强,而且名词借用为动量词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很普遍的。由于韩语中并没有名词借用为动量
<正>服务型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乡镇政府作为政府链条的末端直接面对百姓群众,转变政府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