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热平衡等离子体中H/D离子的实验检测及OH自由基诊断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angel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别利用分子束质谱技术和发射光谱技术对介质阻挡放电氢等离子体中的H3-/D3-离子进行了实验检测和对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中OH自由基进行了诊断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 l.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产生技术和分子束质谱(MBMS)检测技术相结合,在气体压力1.5-7.6 Torr范围内检测到纯氢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H3-离子,并用氢的同位素氘对H3-离子的稳定存在做了进一步的实验确证。实验中所观测到的H3-离子信号与稳定的H-离子信号强度之比较之国际上早期报道的有争议的实验结果高出6个数量级。实验表明H-和D3-离子的寿命分别大于50us和70us。并在国际上首次明确提出了H-+H2+M→M→H3-+三体碰撞过程可能是H3-离子的主要形成机制。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H3-离子可以较长寿命稳定存在,使得对H3-离子稳定性问题的争论在理论上和在实验上得到了完全一致的结论。 研究了H3-/H-离子信号强度随放电参数和气体压力的变化规律。在气体压力1.5-7.6 Torr、峰-峰值电压为40 kV和放电重复频率35 kHz的实验条件下,测得H-离子信号强度比H3-离子信号强度大一到几个数量级。在气体压力7.7-60Torr范围内,只观测到H-离子信号,H-离子信号强度随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在所研究的气体压力范围内H-离子信号强度呈现一极大值。 对纯氢介质阻挡放电在交变的阴极鞘层区域内产生的氢正离子(H+,H2+,H3+)也进行了检测研究。在气体压力1.0-80 Torr范围内探索了氢正离子的信号强度随放电气压、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变化规律。 2.克服强电磁干扰,利用发射光谱诊断技术在大气压下成功地测量了以氮气为载气的含水蒸气体系针-板式正脉冲电晕放电产生的OH(A2∑→X2HⅡ 0-0)自由基以及O(3p5P→3s5S20 777.4 nm)、H(n=3-2 656.3 nm)活性原子的发射光谱。利用Franck-Condon因子,选择N2(C3Ⅱu→B3Ⅱg)中可分辨的△v=-3和△v=-4振动带序中的发射光谱强度计算得出N2(c,v1)的相对振动布居和振动温度。依此可以由Nz(C2Ⅱu→BⅡg)的△v=+l振动带序与OH(A2∑→ⅡX2 0-0)的重叠光谱中求出OH(A2∑→X2Ⅱ 0-0)自由基的发射强度。由发射强度得到了激发态OH(A2∑)自由基和O(3p5P)活性原子的相对布居。研究了放电参数以及添加氧气对OH(A2∑→X2Ⅱ 0-0)以及O(3p5P-3s5S20 777.4 nm)、H(n=3-2 656.3 nm)发射强度和激发态OH(A2∑)和0((3p5P)相对布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H(A2∑→X2Ⅱ 0-0)自由基和O(3p5P→3s5S20 777.4 nm)、H(n=3-2 656.3 nm)活性原子的发射光谱强度随放电峰值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增加而增强。O(3p5P→3s5S20 777.4 nm)和H(n=3-2 656.3 nm)活性原子的发射光谱强度随氧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强,在氧气流量为30 ml/min附近出现一极值,继续增大氧气流量时,O(3p5p→3S5S20 777.4 nm)和H(n=3-2 656.3 nm)活性原子的发射光谱强度明显减弱。OH(A2∑→X2Ⅱ 0-0)自由基的发射光谱强度随氧气流量的增加呈减弱趋势。激发态OH(A2∑)自由基和O(3p5P)活性原子的布居随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增加而增多。O(3p5P)活性原子的相对布居随氧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多,在氧气流量为30 ml/min附近出现一极值。继续增大氧气流量时,O(3p5P)活性原子的布居呈明显减少。OH(A2∑)自由基的布居随氧气流量增加呈非线性递减。 3.首次采用线-板式双向窄脉冲电晕放电在大气压下研究了以氮气为载气的含水蒸气体系产生的OH(A2∑→X2Ⅱ 0-0)自由基和N2(C3Ⅱu→B3Ⅱg)的发射光谱。计算了N2(C,v1)的相对振动布居和振动温度以及OH(A2∑→X2Ⅱ 0-0)自由基的发射强度。并研究了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重复频率以及添加氧气对0H自由基发射强度和布居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OH(A2∑→X2Ⅱ 0-0)的发射光谱强度和激发态OH(A2∑)自由基的相对布居随放电峰值电压、放电频率的增加均呈近似线性增强和增多。在氮气中加入一定量的氧气时,OH(A2∑→X2Ⅱ 0-0)的发射光谱强度和激发态OH(A2∑)的相对布居随添加氧气流量的增加呈近似e负指数规律递减。
其他文献
东营凹陷经过30多年的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逐渐由构造油藏转到地层-岩性油藏,浊积扇砂体以其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而成为油田最具潜力的勘探目标之一。东营凹陷中带的浊积扇岩性油藏,已成为东辛、牛庄、现河庄、郝家、史南及胜坨等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勘探目标,每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在1千万吨以上。
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语义分割是一种实现对场景像素级分类的技术,在辅助驾驶、自主导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道路场景的复杂多样性和光照的差异性,不同目标之间的颜色差别可能会非常微弱,从而增加目标分割的难度。深度信息作为一种描述三维结构的重要特征,可以刻画不同目标之间的几何关联性,提供目标的形状特征和位置关系,有助于降低物体识别的不确定性。目前获取深度信息的主要途径有RGB-D相机、激
目的:对比GnRH受体拮抗剂与GnRH受体激动剂联合抗雄药物作为雄激素剥夺治疗方案在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肿瘤学结局。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我院行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前列腺癌,且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较为完整。根据患者使用ADT方案的不同分为GnRH受体拮抗剂
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快速成形复杂几何形状的优点,是近年来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增材制造制备Ti6A14V合金占比达到50%以上。增材制造技术特有的快速凝固热加工历史引起Ti6A14V合金表面粗糙度高、熔合不良及显微组织紊乱等缺陷。尤为严重的是成形件表面未熔粉末粘附及台阶效应致使表面粗糙度过高,导致沉积态零件疲劳性能及耐腐蚀性能下降严重,成为工业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之一。目
本文对片状铝粉表面进行了氧化硅和氧化铁的包覆研究。包覆氧化硅的原料为正硅酸乙酯,考察了加料方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正硅酸乙酯加入量(以m(SiO)/m(Al)计)、水硅比R(nHO)/n(TEOS))、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SiO包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正硅酸乙酯和氨水分别用异丙醇稀释后,同时缓慢滴加,并控制反应温度在35℃~40℃之间,反应6小时,TEOS加入量为20﹪,水硅比(n(
学位
本文在全面综述国内外AB5型稀士系贮氢合金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确定以MlNi4.0-xCo0.4Mn0.3Al0.3Cux型贮氢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XRD、SEM等分析方法以及恒电流放电、电化学阻抗、线性极化、阳极极化和恒电位阶跃等电化学测试技术,分析Cu含量的变化及热处理对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揭示合金的成份、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力求开发出一种低成本、长寿命稀土系贮氢合金。本文首先研究
本文研究在乙醇-水-SiO2体系中以SiO2表面的吸附水层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论文首先综述了纳米TiO2和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是否利用纳米反应器的思路分为传统方法和微尺度反应技术。并将微尺度反应技术分为硬约束型和软约束型两大类进行了详细介绍:硬约束型介绍了多孑L材料和层状硅酸盐作为纳米反应器的机理、特点和应用;软约束型介绍了反相微乳
学位
由于对化工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二氧化碳重整甲烷制备合成气是目前C1化学领域中颇受关注的课题。其原因在于,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界中丰富的天然气和二氧化碳资源,制备具有低H2/CO比的合成气,而低H2/CO比的合成气是进行一系列重要化工生产的优良原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和高抗积碳性能的催化剂,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含有稀土氧化物的镍基催化剂,考
学位
超临界CO2微乳液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绿色”溶剂,其研究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而超临界CO2微乳液能够显著提高金属离子等极性物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大大拓展了超临界CO2技术的应用范围。超临界CO2微乳液技术萃取金属离子在清洗和纳米微粒制备等领域都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迄今为止文献中对这方面的研究大多缺乏系统性,对金属离子在超临界CO2微乳液中增溶特性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基于上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