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及NTSR1促其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IB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共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138例胶质母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和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DH1、ATRX、P53、EGFR、PTEN、CD44和CHI3L1的表达,对其进行分子分型及预后相关性分析;对10例GBM IDH1-mut和15例E-GBM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研究,随机选取15例nonE-GBM作为对照,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病理检测,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明确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
  第二部分,探讨NTSR1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分子机制,首先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样本中检测NTSR1的表达,分析NTSR1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分子分型、重要分子标志IDH1、ATRX、P53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进行分析,发现NTSR1表达的患者较NTSR1阴性的患者预后差。在A172和U87细胞系中敲低NTSR1表达及过表达NTSR1,评估NTS/NTSR1对Wnt/β-Catenin信号的调控效应,并在动物模型中进行验证,进一步研究NTS/NTSR1对Wnt/β-Catenin信号的调节机制以及Wnt/β-catenin信号是否参与调节NTSR1表达,最后评估靶向NTSR1/Wnt/β-catenin环路的治疗潜能。
  主要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
  第一部分结果
  1.临床特点:
  1.1胶质母细胞瘤(n=138)患者平均年龄61.4岁,中位年龄53岁,男性74例,女性64例,男:女之比1.16:1。幕上好发,幕下罕见,额叶、颞叶好发,约26.08%的患者累及2叶;以头昏头痛、呕吐等为主要症状,23.19%的患者复发,中位PFS6.0个月。中位OS9.0个月,平均OS15.6个月。
  1.2E-GBM患者15例,占同一时期胶质母细胞瘤(n=498)的3.0%,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9.6岁,中位年龄34岁,14例累及幕上,以头昏、头痛为主要症状,1例有胶质瘤病史;nonE-GBM患者15例,以头昏、头痛为主要症状,1例有胶质瘤病史。二者中位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二者性别(p=1.000)、中位OS(p=0.0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IDH1突变型GBM患者10例,占同一时期胶质母细胞瘤(n=165)的6.1%,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4.6岁,7例累及额叶,以头昏、头痛为主要症状,5例有胶质瘤病史。
  2.组织病理学:GBM IDH1-mut和nonE-GBM的共同形态学特征为细胞多形性,异型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可见微血管增生及不同程度的栅栏状坏死和凝固性缺血性坏死。E-GBM形态表现为较为一致的上皮样细胞及横纹肌样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微血管增生,以地图样凝固性缺血性坏死为主。根据坏死累及范围分为大片和局灶。
  3.免疫组化特点:
  3.1138例GBM中IDH1阳性9例,EGFR弥漫表达46例,CHI3L1阳性66例,ATRX缺失27例,P53阳性52例。
  3.210例GBM IDH1-mut中GFAP、Nestin、IDH1均呈阳性表达,Olig-2可见不同程度表达(9/10),P53呈弥漫阳性表达(9/10);ATRX缺失。
  4.分子特点:
  4.1138例胶质母细胞瘤分子分型结果如下:间叶型66例,经典型46例,前神经元9例,其他/不能分类17例。
  4.2一代测序法(Sanger测序法)显示10例GBM IDH1-mut均见IDH1R132H突变,15例E-GBM均未见IDH1R132H突变,15例nonE-GBM中见1例IDH1R132H突变;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4.3MS-PCR显示(9/10)GBM IDH1-mutMGMT启动子发生甲基化,46.7%(7/15)E-GBM MGMT启动子发生甲基化;53.3%(8/15)nonE-GBM MGMT启动子发生甲基化,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
  4.4实时荧光定量PCR示GBMI IDH1-mut(0/3)BRAFV600E无突变,E-GBM(46.7%,7/15)BRAFV600E突变,nonE-GBM(0/15)BRAFV600E无突变;二者在BRAF突变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5FISH显示GBM IDH1-mut(0/3)1p/19q无缺失,15例E-GBM1p/19q无缺失,nonE-GBM(1/15)1p/19q缺失,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15例E-GBM EGFR无扩增。
  5.预后分析
  5.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性别(p=0.823)、P53(p=0.093)与OS无显著统计学相关性,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7)、IDH1突变状态(p=0.013)、ATRX突变状态(p=0.023)、分子分型(p=0.019)、治疗方式(p=0.000)与OS有显著统计学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子分型(p=0.008)、治疗方式(p=0.000)与OS有显著统计学相关性。
  5.2E-GBM患者OS(≤12个月)的6例表现为广泛坏死(6/6),过表达EZH2(6/6),MGMT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5/6),BRAFV600E突变(3/6),治疗方式(仅手术,4/6);E-GBM患者OS(>12个月)的3例E-GBM表现为局部坏死(3/3),EZH2低表达和阴性(3/3),MGMT启动子甲基化(2/3),BRAFV600E突变(0/3),治疗方式(手术+放疗/放化疗,2/3)。
  5.3GBM IDH1-mut患者预后分析:4例预后差的患者均血管增生显著,平均密度19.9/20HPF,坏死范围广泛,4例患者其中3例累及两叶,治疗方式为仅手术或手术+化疗;5例预后好的患者肿瘤内血管增生不密集,平均密度10.1/20HPF,局灶坏死,其中4例均累及单叶,其中长期存活的3例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放化疗。
  第一部分结论:
  1.胶质母细胞瘤患者OS与胶质母细胞瘤分子分型、重要分子标志IDH1、ATRX的突变状态、治疗方式相关,分子亚型、治疗方式是胶质母细胞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2.E-GBM少见,预后差。广泛坏死,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EZH2过表达和缺乏辅助放化疗均提示E-GBM预后不良。
  3.GBM IDH1-mut少见,肿瘤累及范围、坏死范围和微血管增生密度、治疗方式均是GBM IDH1-mut患者的预后因素。
  第二部分结果
  1.138例GBM中NTSR1阳性80例,NTSR1在GBM分子亚型中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在经典型、间叶型的阳性率分别是67.4%、63.6%,前神经元型和不能确定亚型分别是11.1%和35.3%。NTSR1与IDH1表达呈显著统计学负相关(p=0.001),NTSR1与ATRX表达呈显著统计学正相关(p=0.043);NTSR1与P53表达无显著统计学相关(P=0.263);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NTSR1表达与中位OS统计学负相关(p=0.008),单因素Cox分析显示NTSR1表达较NTSR1阴性预后差。
  2.降低NTSR1表达和使用NTSR1的药物性抑制剂SR48692处理A172和U87细胞系,Wnt/β-Catenin信号活性显著降低和Wnt/β-Catenin信号下游靶位(MYC、CCND1和MMP7)的mRNA表达降低,NF-κB和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在NF-κB抑制剂(TPCA-1)和MAPK抑制剂(U0126)作用下,Wnts表达水平降低;U251细胞过表达NTSR1,Wnt/β-Catenin信号活性显著增加和Wnt/β-Catenin下游靶位表达水平增加;使用Wnt有效的活化剂(Wnt3a)刺激,NTSR1mRNA和NTSR1蛋白水平增加,在Wnt抑制剂iCRT3作用下,NTSR1mRNA和NTSR1蛋白水平降低(p<0.05)。
  3.体外实验使用NTS或Wnt3a能显著上调A172和U87细胞增殖率和降低凋亡,使用SR48692或iCRT3联合处理细胞,使NTS和Wnt3a的增殖效应减弱和凋亡增加(p<0.01)。
  4.NOD-SCID 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实验示SR48692或iCRT3处理组,肿瘤生长率受到显著抑制。SR48692和iCRT3肿瘤抑制生长,伴随增殖标记Ki67指数的降低(p<0.05)。
  第二部分结论
  1.NTSR1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分子亚型有关。NTSR1表达是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差的因素。
  2.在胶质母细胞瘤中NTS/NTSR1通过上调NF-κB和MAPK信号的表达,增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NTSR1受Wnt/β-catenin信号调节,NTS/NTSR1和Wnt/β-catenin信号之间存在正反馈环路;靶向抑制NTSR1/Wnt/β-catenin环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 typeⅡ,AECⅡ)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eration,H/R)模型及SD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LIRI)在体模型,探讨细胞自噬(Autophagy)在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姜黄素(Curcumin
期刊
期刊
背景: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人类发病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长期病理条件下引发心肌细胞的肥大和凋亡,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障碍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心脏重构是心脏衰竭的关键环节,心脏在肥大初期具有代偿功能,但后期由于心肌细胞损伤、心脏纤维化等因素使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心脏重构和功能
学位
目的:  多溴二苯醚(PBDEs)是连接有两个或多个溴的一组阻燃剂,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商业产品中。近年来,多溴二苯醚的健康风险引起了全球的关注。PBDEs可能破坏内分泌系统,具有神经发育毒性、致畸性和潜在的致癌性。尽管在某些国家/地区限制了PBDEs的使用,但尚未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淘汰它们。2009年,PBDEs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正式确定为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PBDEs
期刊
期刊
期刊
报纸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