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Stdudy of Parodies in Hawkes' and Yang's Translations of Hong Lou Meng: A Fi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某些语境下,为了达到幽默、讽刺、标新立异等修辞效果,作者/说话者通过模仿现有词语,更换现有词语的某个词素而临时创造出新词语的修辞格称为仿拟。仿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种分类。从涉及语义单位大小的层面来看,仿拟可分为仿词、仿句,和仿篇三种。仿词是词汇层面的仿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用词考究,语义深远,历来是红学研究的重点。而在《红楼梦》全书用到的众多修辞手法中,仿拟这一手法格外引入注目。与此相类似,在《红楼梦》翻译研究中,仿拟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有学者从中文文本的角度进行过阐述和鉴赏,亦有学者探讨过其在英译中的得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首先提出一个仿词解读的新模式,即图形背景模式;进而讨论图形-背景模式指导下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如何在图形-背景理论关照下实现对等翻译;然后用图形-背景理论指导下的仿词对等翻译标准,来评估霍克斯译本与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在仿词翻译上的优劣。具体方法为,最大限度地找出《红楼梦》中文文本前八十回中所有使用仿词手法的语段,然后找到霍译本和杨戴译本中相应的仿词翻译语段,将三者进行比照。以是否完整保留中文原文中仿词的四层关系为标准,来比较两个译本是否实现了仿词翻译中的对等要求,进而评估霍译和杨戴译在仿词翻译上的得失。最后,本文得出结论,论证从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考虑,哪一个泽本的处理更有策略,更忠实于原著中仿拟词的韵味。
   图形-背景理论的核心是“突显”。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观察场景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将其分为图形、背景两部分,相对较突显的部分为图形,成为认知焦点,另一部分较为模糊,淡化为背景。
   20世纪初,图形-背景理论由丹麦心理学家Robin引入心理学,之后被格式塔心理学家采用,来研究空间组织方式。20世纪70年代术认知语言学家Talmy将其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之后认知语法学家Langacker进一步对图形背景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采用一组新的术语“射体-界标”来代替图形和背景,并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这一理论来分析语言现象,使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得到推广。
   仿拟现象中的仿词和被仿词的关系,与“图形”和“背景”两者的关系颇为相似,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特征、工作机制、解读方式。
   其一,二者的特征或多或少有一些交集。具体来说,图形自身具有认知上的不确定性,需要背景和被仿词去定义和规范,而仿词也是如此。
   其二,二者的工作原理相同。图形-背景机制通过“突显”和“前景化”发生作用,而被仿词和仿词的工作机制也是如此。
   其三,二者都具有认知性,都是在认知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每个具体的仿词中包含四层图形-背景关系。在理想的仿词翻译模型中,这次层关系均得到同等的还原和彰显,从而实现仿词翻译作为一个整体的翻译单位,与原文的对等。然而,实际操作中更常见的情形,特别是具体到《红楼梦》翻译实践中,由于语言种属差异和文化的差异,加之《红楼梦》最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度结晶,语言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和文化承载量,仿词翻译过程中难免有所缺失。其结果是出现了三种对等程度不同的仿词翻译模式:完全对等、部分对等,完全不对等或意译。本文对这三类对等进行了逐一探讨。需要指出的是,意译一般情况下被视为一种实现对等的策略,但由于本文探讨的是仿词的翻译,而音、形、意的全面对等是衡量仿词创造和翻译是否成功的基本指标,所以意译划入完全不对等这一类。
其他文献
随着语言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发展,对语言研究的关注也开始从教师转向学习者,从语言教学转向语言学习。学生对于学习成功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成为更加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成为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通过对自主学习研究的文献分析我们发现,对自主学习实证研究的需要与中国当今社会自主学习研究的现状形成明显差距:国内大部分自主学习研究都是纯理论研究,只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历史很短。距跨文化交际研究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飞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几十年被越来越广泛的提及到。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果喜人。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广泛应用,英语教师开始意识到外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英文电影不仅可以训练学生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外国
反讽就是说反话,它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语言表现手法。言语反讽作为反讽的一种,是指作者或者说话人通过词汇或语法的手段所表示的明显的反义。近年来,语言学界对言语反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言语反讽的含义及其语用功能,二是研究言语反讽在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效果。然而,研究中用于举证的语料多为内省语料或者从文学作品中摘抄出来的散乱、孤立的语料,导致我们无法考查动态的自然环境下的言语反讽的语用效
学位
问句是会话中实施权势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论点,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以美国一档收视率较高的真人秀类节目《学徒》为研究语料,分析了机构会话中问句和权势关系。作者一方面通过对工作场景中的会话多层次的细致分析揭示了会话参与者之间隐含的权势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来分析特殊的机构会话类型中的会话特点,扩展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同时研究结论可对工作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指导以提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