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融合传统与建构的建筑体验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隈研吾是当今国际著名的建筑师,于日本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脱颖而出,也是日本著名的新生代建筑师。他的作品和思想受到日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的直接影响。另外,他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以此来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并通过建筑实践不断思考适合于杂乱无章的城市环境的建筑设计。   本文以隈研吾为研究对象。首先揭示其建筑风格的多变,其设计思想先后经历了后现代主义、微粒建筑、消解建筑等阶段。这些变化基于他对建筑与社会经济、文化传统、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做出的敏锐回应。进而,他强调对“形式”的弱化和对“自由”的追求,使体验主体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因而将时空要素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一种有意味、有艺术感染力的场所。这种以作为现象的建筑取代从前的建筑的可能性,开拓了一种文化传承上的东方视点。最后,通过分析其在建筑实践中对于材料特性的再认识与材料加工工艺的探索,并将之完美的交织在建构的过程中,得出一种基于传统建造的建构观念。他以现代艺术的语言呼应时代的同时回溯了传统文化,萃取出了场所精神,使其建筑思考充满了创作的智慧。   隈研吾的设计思想为中国建筑师探索回归传统的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其强调民族独特性的建筑实践,也对中西建筑学对话的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启不。  
其他文献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许多地区依靠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矿区,进而发展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城市建设,现如今已经逐步影响城市的经济
室内舒适温度的设定标准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热舒适与建筑设备能耗。以实测研究为基础的适应性热舒适理论认为;人们在实际环境中的热感觉受着过去的热经历、文化背景、建筑特性、
道教场所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传承、演进下来的智慧结晶,具有巨大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及教育价值。这类遗产的保护利用,对于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延续和发扬有着
低碳城市设计已成为世界各国着手进行温室气体减排、推进低碳发展等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托,其宗旨是通过城市空间设计理念的转变,在城市空间、建筑、交通、景观方面提出
在青岛风格多样化的历史建筑中,装饰艺术派(Art Deco)建筑承载了青岛对新建筑运动的探索,开启了青岛建筑迈向现代主义的进程,它是青岛众多历史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宝贵遗产。但
建筑是一个兼具物质性和文化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大众性和专业性等多重属性的复杂系统。在我们对建筑的认知和建造过程中,这种矛盾性常常反映为“隐藏”与“呈现”的现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城乡建设如火如荼,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正在迅速的城市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大变化,农村城市化的
城市形态,是各种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发生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相应的社会经济进程当中,具有其自身演化的客观规律。影响和制约城市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众多,地理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数量和人口数量增多,人口集中,城市土地占用规模扩大。快速的城市化使得许多城市面临着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建筑能耗在社会能耗中比重较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提高建筑外墙保温隔热能力是降低建筑能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建筑外墙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