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糖蛋白潜在抑制剂高效筛选方法的建立及其体内外评价研究

来源 :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w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一种严重的肿瘤细胞耐药现象,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为最早被发现的ABC转运蛋白,肿瘤细胞P-gp过表达是发生MDR的常见机制之一,会导致临床化疗的失败。抗癌药物与P-gp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可提高肿瘤细胞当中化疗药物的累积,从而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实现逆转MDR。目前P-gp抑制剂已开发至第三代,因严重毒副作用而止步于临床前或临床研究。因此,开发高选择性、低毒副作用的P-gp抑制剂,对逆转肿瘤治疗中P-gp所介导的MDR具有重大意义。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具有化学结构新颖,毒性较小等优点,是P-gp抑制剂筛选重要来源。目前小分子与P-gp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停留于细胞层面,实验手段耗时费力,且准确性有限,缺少精确快速的筛选方法。另外,对于P-gp抑制剂的评价还停留在体外阶段,体内研究相对较少。
  针对P-gp抑制剂筛选所面临的问题,本论文以P-gp为研究核心,运用多种膜蛋白稳定策略,获得构象正确且活性良好的P-gp蛋白,结合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专属性高及快速等优点,建立P-gp抑制剂高效筛选新方法以及从体外到体内的潜在抑制剂与P-gp相互作用评价体系。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基于慢病毒载体膜蛋白稳定策略结合SPR的中药P-gp潜在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
  将慢病毒(Lentiviral particles,LVP)稳定膜蛋白策略与SPR技术相结合,构建P-gp特异性配体筛选系统,从TCM中筛选P-gp潜在抑制剂,进行体外验证其生物学活性。首先,构建了不同P-gp表达水平的慢病毒颗粒,并鉴定了慢病毒上P-gp的表达。然后,将P-gp高低表达的慢病毒颗粒固定在CM5芯片的不同通道上进行亲和力检测。测定了阳性药Valspodar和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与芯片上P-gp之间结合的KD值分别为14.09μM和16.41μM。采用此筛选系统从40种中药单体中筛选出3个化合物为潜在的P-gp配体。亲和力实验表明,厚朴酚、和厚朴酚、白藜芦醇与芯片上P-gp结合的KD值分别为15.88,6.44和70.01μM。随后进行体外验证实验,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123)双向转运实验表明,这3个化合物均能抑制Rh123的外排。此外,和厚朴酚和白藜芦醇可将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0值由17.54±4.54μg/mL分别降低至9.56±0.60μg/mL和8.00±1.60μg/mL,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具有逆转MCF-7/ADR细胞MDR的活性。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均能下调耐药癌细胞中P-gp的表达水平。本实验基于慢病毒膜蛋白稳定技术结合SPR生物传感器构建了一种新型P-gp配体筛选系统,以慢病毒作为P-gp的载体,可保持其天然构象,方法专属性较强,用于体外研究小分子与P-gp的相互作用。相较于传统细胞实验筛选,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
  2、SMA聚合物萃取细胞膜蛋白策略结合SPR建立P-gp潜在抑制剂快速筛选新方法研究
  应用苯乙烯马来酸聚合物(Styrene-co-maleic acid,SMA)膜蛋白稳定策略,将P-gp固定在其内源性的脂质环境当中,结合SPR技术建立快速筛选P-gp潜在抑制剂方法。首先,以正常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阿霉素(Adriamycin,Adr)的乳腺癌细胞MCF-7/ADR为模型,采用SMA聚合物技术从细胞膜当中萃取出膜蛋白,获得相应的蛋白脂质体(SMA lipid particles,SMALPs)。同时对SMA聚合物萃取膜蛋白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对筛选系统进行方法学考察,包括脂质体稳定性、芯片饱和性、芯片特异性及SMA聚合物对筛选结果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SMA聚合物前处理最佳条件为细胞膜超声破碎20s,反应时间4h,膜浓度为40mg/mL,阳性药Valspodar与芯片结合KD值为26.12μM,表明芯片具有良好特异性。芯片中脂质体稳定性为24h,且样品中残留的SMA聚合物对测试结果无干扰。将SMALPs偶联至L1芯片的不同通道上进行亲和力检测,由此构建P-gp潜在抑制剂筛选体系(P-gp-SMALP-SPR)。应用此筛选系统从50种中药单体中筛选出9个单体成分作为目标化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体外生物活性验证。结果发现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白花前胡乙素、黄芩新素和淫羊藿素可以显著降低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0值。其中粉防己碱,白花前胡乙素和黄芩新素可通过抑制P-gp的功能逆转P-gp所介导的多药耐药。本实验所建立的筛选系统专属性较强,可实现快速筛选P-gp潜在抑制剂,大大缩短了筛选时间,筛选得到的白花前胡乙素和黄芩新素均为首次报道具有逆转MDR活性。
  3、P-gp潜在抑制剂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的体内评价-以粉防己碱为例
  目前P-gp潜在抑制剂体内研究较少,体内药效、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毒理学特性数据缺乏。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是由P-gp-SMALP-SPR筛选系统得到的P-gp潜在抑制剂,细胞活性实验证实,TET可将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0值由86.09±4.74μM降至13.52±0.63μM,在筛选得到的9个小分子中,体外逆转MDR活性最高。在体内对TET逆转MDR活性进行评价,采用MCF-7/ADR细胞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应用联合给药方式,通过瘤体重量与体积比较P-gp潜在抑制剂TET联合紫杉醇(Paclitaxel,PTX)治疗MCF-7/ADR移植瘤的效果,得到PTX单独给药对肿瘤小鼠的抑瘤率为42.34%,TET单独给药组抑瘤率为61.03%,PTX和TET联合用药抑瘤率为82.44%,是单独给抗癌药PTX的2倍。建立LC-MS/MS法对血浆及肿瘤组织中的PTX进行测定,比较TET对PTX在小鼠血浆及肿瘤中分布的影响,从而对TET逆转P-gp介导的肿瘤MDR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血浆和肿瘤组织LC-MS/MS方法专属性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值均小于15%,基质效应RSD值小于15%,基质对PTX的测定无影响。TET联合PTX给药后,肿瘤当中PTX的累积量由17.51±8.46(ng/g)增加至141.75±70.15(ng/g),表明TET可提高PTX对耐药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效果,同时TET联合用药不会提高抗癌药PTX在血浆当中的浓度。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对瘤体中PTX的分布进行监测,结果均表明TET增加了PTX在耐药肿瘤中的累积和分布。本实验从瘤体大小与重量、PTX的血药浓度以及PTX在肿瘤组织当中的累积量和分布的改变三个层面建立了P-gp潜在抑制剂逆转肿瘤MDR活性的体内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干旱是全球性主要逆境,严重制约作物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以下简称油菜)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因此,揭示油菜耐旱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挖掘油菜耐旱基因及耐旱优异种质资源,对油菜耐旱品种培育和保障植物油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已有数个油菜耐旱性关联基因研究报道,而利用多组学分析手段,尚可进一步挖掘和鉴定更多油菜耐旱性相关基因。本研究利用
学位
豆浆以其优良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豆浆含有的令人不悦的风味降低了其整体可接受性。脂肪氧合酶(简称Lox)催化脂质氧化反应是豆浆挥发性风味形成的主要路径。豆浆乳化体系成分复杂,其挥发性风味的生成与其所含成分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为降低豆浆产品中的不良风味,现有研究多关注于豆浆的加热灭酶或隔氧加工对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而对豆浆风味物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即大豆磨浆过程中风味形成机理的研究
学位
总极性组分(Total Polar Compounds,TPC)是指油脂中极性大于甘油三酯的一类物质,包括氧化甘油三酯多聚物(ox TGO)、氧化甘油三酯二聚物(ox TGD)、氧化甘油三酯单体(ox TGM)、甘油二酯(DG)和游离脂肪酸(FFA)共五类。TPC值常用于衡量油脂的劣变程度,很多国家都将TPC作为煎炸油是否废弃的主要判定指标。但是由于各极性组分的含量及其安全风险存在差异,TPC值大
学位
及时有效地监测华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情况对于水资源调配、减灾管理以及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作物需水量(CWR,crop water requirement)估算过程中过于依赖默认参数导致准确度不高以及农业干旱指数对于水分收支考虑不完善的问题,本研究在优化CWR参数化过程的基础上,以土壤有效含水量(ESM,effective soil moisture)和CWR为干旱指标新建了2种农业
学位
乳果糖以其独特的生理功能特性在健康食品和临床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高纯度乳果糖在治疗便秘和肝性脑病方面更是被纳入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化学异构化是目前工业化制备乳果糖的唯一途径,但是存在乳果糖得率低和副产物生成率高等缺陷,同时下游的分离纯化,尤其是乳果糖与乳糖的分离也严重制约着高纯度乳果糖的获取。硼亲和色谱分离技术是基于固定相的硼酸基配体与顺式二羟基结构之间可逆的共价作用来实现对目标物的亲
学位
气溶胶对空气质量、大气辐射平衡、水循环及气候变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深化气溶胶光学特性垂直分布结构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揭示气溶胶的气候环境效应,然而,目前对气溶胶垂直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的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首先利用2015年发射至国际空间站上的云气溶胶传输系统(Cloud-Aerosol Transport System,CATS)观测的气溶胶垂直资料,分析了2015年至2017年间东亚地区以及
学位
植脂奶油因易获得、性质稳定且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烘焙领域。植脂奶油内含氢化植物油,其结晶特性优异,可在O/W乳液中形成脂肪球部分聚结,赋予植脂奶油良好的结构塑性,但其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如何在设计油脂结晶和部分聚结的基础上开发非氢化油基已成为植脂奶油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然蜡是未被充分利用且绿色天然的食品工业资源,具有改善油脂结晶特性的潜力,但关于蜡调控油脂结晶和脂肪球部分聚结的机
学位
过去的十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空气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中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标准并实施一系列清洁空气计划,以保护公众健康。此外,为了更好地对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进行评估,本文首先对比研究了现有的三种空气质量指数(Health-based Air Quality Index,HAQI、Ag
学位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抗病毒、降血脂、抗癌等生理活性,应用十分广泛。然而,茶叶在种植、加工、储存或运输过程中会造成重金属(如Pb、As、Hg、Cd、Cu等)的污染,最终残留在茶多酚中,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不可逆损伤,而且会造成销售尤其是国际贸易中的限制和经济损失,给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和挑战。然而,目前国内外在茶多酚等天然植物提取物工业化生产中脱除重
学位
大气气溶胶表面的非均相反应是污染性气体向二次气溶胶转化的重要途径,影响大气化学成分、气溶胶吸湿性和光学性质、空气质量等,在我国细颗粒物污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硫酸盐气溶胶是PM_(2.5)的主要化学组分之一,其重要的形成途径就是SO_2气体在气溶胶表面的非均相反应。但由于SO_2非均相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研究还不充分、参数化难度大,目前大气化学模式中非均相反应参数化方法仍然有所缺失,导致模式对硫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