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1933-)被认为是美国最著名、最杰出的当代犹太裔作家之一,于1997年凭借《美国牧歌》获得普利策奖。作为饱受争议的具有犹太背景的作家,罗斯的作品更多关注的是犹太群体与美国社会及其主流文化的矛盾、冲突与心灵困境,其主人公也大多是犹太人或拥有较浅肤色的黑人。《人性的污点》是罗斯于2000年发表的第二十四部作品,也不例外。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对小说的三位主人公科尔曼·希尔克、福妮雅·法利和德芬妮·鲁斯生存的伦理环境、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等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人性的污点》是一部社会及人性伦理悲剧,它的悲剧不仅源于外部的种族压迫和歧视以及社会的不公平等因素,也源于生存压力下主人公们伦理身份的混乱以及自由意志的泛滥,在这种情况下主人公们在自由意志主导下做出的伦理选择与伦理身份重构违背了伦理规范、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打破了伦理禁忌,扰乱了伦理秩序,最终走向悲剧。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首先分析了科尔曼·希尔克的伦理悲剧,探讨了其所处的伦理环境,分析了其在自由意志主导下为掩饰种族身份而做出的伦理选择以及选择之后的伦理困境。种族歧视与社会不公正带给他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却体现了罗斯对种族歧视与社会不公平的伦理关怀。然后,文章分析了科尔曼的情人福妮雅·法利家庭伦理身份和社会伦理身份的混乱以及其通过自我否定来寻求安全感和原始性欲快乐所做出的伦理选择。最后,文章进一步剖析了科尔曼的对手德芬妮·鲁斯女性主义身份构建的失败,探究了其伦理意识与传统伦理道德的碰撞以及与科尔曼的矛盾冲突。罗斯在小说中着重从伦理角度描写了人性,并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成功、快乐及自我实现等提供了道德启蒙,同时也为人们在全社会共同反抗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平等、建立新型伦理关系提供了启发。在小说《人性的污点》中,菲利普·罗斯借助其娴熟的写作技巧和对人类社会及人类的敏锐洞察力深刻剖析了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探索了欲望驱使下形形色色的生存状态,由此,本文希望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对《人性的污点》进行全新阐释,挖掘蕴含其中的伦理本质,探究人性的污秽的伦理本质,为未来有关美国先驱作家菲利普·罗斯及其小说的研究提供全新角度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