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式放电(DMD)等离子体强化甲烷燃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燃气轮机自主研发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目标,为探索天然气燃气轮机点火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天然气燃气轮机稀薄条件下可靠点火及稀燃极限拓展的问题,本研究结合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等离子体助燃和等离子体点火技术的优势,提出双模式放电(Dual-mode Discharge,DMD)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策略:以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为燃料,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将CH4及辅助气体激发,生成大量活性粒子,进而通过滑动弧放电(Gliding Arc Discharge,GAD)将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粒子与混合气(CH4-Air)点燃,实现稀薄燃烧条件下的可靠点火和稀燃极限拓展。基于这一方案,本文开展DMD等离子体强化CH4燃烧的研究工作。结合DBD及GAD的原理及结构特点,对DMD等离子体点火器进行结构设计。根据设计方案,建立DBD等离子体流体模型,采用COMSOL对DBD放电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放电参数、介质性质对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秒脉冲电源作为激励源的电离效果优于正弦交流电源,而正弦交流电源的放电功率大于微秒脉冲电源;两种激励源作用下,放电电压和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大对放电有促进作用,介质厚度的增大对放电有抑制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确定DMD等离子体点火器的电源配置、介质材料(聚四氟乙烯)及结构参数(介质厚度1mm,放电间隙2mm)提供依据。采用CHEMKIN软件分析了关键活性粒子的添加对稀燃极限的拓展,结果表明O3和H对于CH4稀燃极限的拓展效果最好(85%),OH的效果稍差(75%)。上述成果为完成DMD等离子体点火器设计和分析稀燃极限的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搭建DMD等离子体试验系统,采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完成DMD等离子体点火器DBD和GAD放电试验,根据不同工况下特征参数,得到DMD等离子体点火器的放电特性和最优放电参数。结果表明DBD放电试验中,两种载气条件下的特征参数都随掺混体积流量比、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当量比的增加而减小,DBD放电在稀燃条件下效果更好,氩气载气条件下的特征参数优于氦气载气。GAD放电试验中,特征参数在体积流量比为1:30时达到峰值,氦气载气条件下特征参数优于氩气载气。因此DMD等离子体点火器DBD段和GAD段在测试工况范围内能可靠放电,点火器放电参数和结构参数设计合理。这项研究为DMD等离子体强化CH4燃烧研究奠定试验基础,并为确定燃烧试验的试验工况提供了依据。在DMD等离子体试验系统上,完成DMD等离子体强化CH4燃烧试验,得到DMD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可靠燃烧范围(放电电压为10-15kV,放电频率为6-10kHz)和最优工作参数(掺混体积流量比为1:30,放电电压为15kV,放电频率为10kHz),以及对CH4稀燃极限拓展的定量结果。研究表明两种载气条件下,特征参数都随着放电电压、放电频率和当量比的增大而变优。相比于氩气载气,氦气载气条件下的火焰物理形态、火焰中部温度和活性粒子的相对光谱强度均优于氩气。对比GAD和DMD在当量比变化时的火焰长度、活性粒子和火焰温度,可以看出DMD的特征参数均优于GAD,且在稀燃条件下,DMD强化CH4燃烧的效果强于富燃条件。单独GAD放电时CH4稀燃极限为Φ=0.40,DMD点火将稀燃极限拓展至Φ=0.35,且载气种类的改变对稀燃极限拓展并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DMD等离子体点火器在测试范围内能实现可靠点火,DMD等离子体强化燃烧对拓展CH4稀燃极限有效。这项研究为单头部模型燃烧室点火试验奠定试验基础,提供试验依据。在天然气燃气轮机单头部模型燃烧室上,完成原机点火器和DMD等离子点火器对比试验,得到天然气稀燃极限和污染物排放特性对比结果。研究表明DMD等离子体点火器能够在天然气燃气轮机模型燃烧室试验台上实现可靠点火,与原机点火器稀然极限相比(ΦW1,原=0.45、ΦW2,原=0.44和ΦW3,原=0.44),在三种工况下,采用DMD点火器可有效地拓展天然气稀燃极限(ΦW1,DMD=0.42、ΦW2,DMD=0.40和ΦW3,DMD=0.41),并改善THC和CO排放。本文所提出的DMD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天然气燃气轮机稀薄条件下可靠点火及稀燃极限拓展这一问题。
其他文献
氮化铟(InN)做为一种窄带隙(0.7 eV)Ⅲ族氮化物,在光学性能上它的发光波长可达1.55μm,电学性能上它的低场迁移率为3200 cm~2/V·s,尖峰速率为4.3×10~7cm/s。因此在近红外光谱到深紫外光谱的光电器件、光通信器件、高速高频晶体管以及全光谱吸收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但是人们对高质量InN薄膜的生长与物性研究远不如其它Ⅲ族氮化物材料那样深入透彻。虽然近年来
学位
气体水合物是水分子与气体分子形成的固态晶体化合物。赋存于海底和冻土带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的清洁替代能源;此外,水合物在气体封存、油气输运、制冷蓄冷等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这些都离不开对水合物成核成藏机理、相稳定条件、谱学特征等基本物性的研究。目前,科学界对于水合物成核的解释尚未统一,主要原因在于成核是一个分子尺度的超快过程,其较小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造成了实验观测的困难,因此,计算模拟成为研究这一
学位
研究一:孙新宇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医案分析和组方规律研究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孙新宇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经验,了解其辨证、用药规律,传承孙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学术思想,为广大医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孙新宇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门诊病案,将所收集的医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建立原始数据库后对其进行术语规范。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
学位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物质,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是水合物利用及开发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甲烷水合物成核、生长、冲突、界面扩散等一系列微观现象的分子动力学解释是一项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微观角度分别研究了甲烷水合物的生长及冲突过程;热力学抑制剂对甲烷水合物的生长及冲突的影响以及氧化石墨烯这一固体添加剂,对甲烷水合物的成核及生长过程的影响。首先
学位
薄液膜的快速铺展作为形成薄液膜的先决条件,是强化薄液膜热质传递过程的基础。薄液膜在超亲水表面上的润湿与铺展特性及其内在机理,是强化薄液膜热质传递过程的前提。然而如何控制和加速铺展过程仍存在着挑战。超亲水表面上液膜铺展过程根据其主导力不同,可分为惯性力主导和毛细力主导两种铺展过程。本文以实验观测、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了超亲水表面上的液膜铺展特性,提出了强化薄液膜铺展距离和铺展速
学位
报纸
探究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对处在成熟阶段的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的各项有关盈利能力指标进行纵横向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盈利能力总体有所下降,存在以下问题:与供应商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研发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控制成本费用;配套设施费用高等。建议:提高研发效率;提升企业核心技术;与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积极利用政策优势,
期刊
本文利用Riesz函数演算,谱映射定理,C0-半群,正交投影定理等算子理论工具和遍历理论研究了Banach空间上的一阶/二阶自治系统的渐近行为和稳定性问题,边界控制系统的线性二次型(LQ)最优控制问题.本文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回顾了数学在控制理论发展中的应用,包括H∞控制理论,套代数框架下的控制理论,LQ最优控制问题,Banach空间上的自治系统.第二章介绍了控制理论中的数学基础,包括算子理论,矩阵
学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光电设备逐渐呈现高通量、高集成化和高频化的特点,这对高效热管理技术提出了挑战。多孔结构由于较大的散热比表面积和较强的毛细力,常被作为优异的热质输运结构应用于航空航天、光伏发电、海水淡化等领域。针对单尺度的均匀多孔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光电设备高散热性能要求的现状,如何通过润湿性和表面结构的有效调控来实现复合多孔结构热质输运性能的提高,已经成为高功率下保证设备高效工作的关键。本文以烧结
学位
Otto循环模式低速二冲程双燃料机可以直接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第3阶段排放标准(IMO Tier III)有害排放物限值要求,目前占据了低速双燃料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气缸润滑油(以下简称气缸油)自燃引发天然气早燃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提升动力性和改善经济性,并威胁主机安全。为了解决该问题,必须理解气缸油自燃引发天然气早燃的发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早燃抑制措施。目前关于低速双燃料机中多个因素对于早燃的影响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