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子中的女人:从游苔莎和苏的悲剧看维多利亚女性的生存困境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英国女性仍不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她们在社会中受压迫、受歧视。女性的不平等地位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女性问题。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兼诗人之一的托马斯·哈代(1840-1928)在其作品中对女性生存境况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他作品中的女性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家庭天使”,而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女性”。这些女性在一个男性统治的社会中不懈抗争,“积极、勇敢、乐观地重塑自己的命运”。这些抗争的女性往往也是哈代作品中被惩罚的对象,并面临着生存的威胁。《还乡》中女主人公游苔莎悲惨的死了;《无名的裘德》中的叛逆女性苏在经历无尽的折磨后成为一具活着的躯壳,她在精神上已经死去。哈代对斗争女性的悲剧处理似乎在说明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处于男权社会严酷的规则和习俗的囚禁中;她们只有通过忍耐和顺从才能达到与社会的和谐,从而才能生存。为了证明这一论点,本文将从游苔莎和苏与她们生存环境的冲突入手,分析她们的悲剧。 第一章探索哈代对人类生存的观点,以为分析游苔莎和苏的悲剧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哈代对人物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他的“和谐”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分析游苔莎的悲剧。在《还乡》中,游苔莎的形象是一个被放逐到爱敦荒原的女神。她追求自由、追求激情、并具有强烈的性意识。然而也正是的这些追求与意识使她与爱敦荒原格格不入,使她与维多利亚社会背道而驰。她因此而受到严厉地惩罚,她的生存也受到威胁。被剥夺了经济权利,她除了通过婚姻实现自己的愿望外别无他法,而婚姻只不过是另一个牢笼。在所有的尝试都失败后,绝望的游苔莎最终走向死亡。作为游苔莎对比的另一女性托马沁尽管受到与游苔莎一样的束缚,却以忍耐和顺从达到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她的“天使”形象为她赢得人们的支持与赞扬。 第三章分析苏的悲剧。苏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由结合”式婚姻的尝试使她与生存环境严重冲突。她的追求和尝试使她成为一个“新女性”,一个女权运动的先驱,但同时也使她成为维多利亚社会的叛逆,因而受到男权社会的严厉惩罚。在经历了社会的偏见、歧视、及孩子惨死的打击后,苏的精神完全崩溃。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放弃斗争,屈从于传统。与苏对比的女性阿拉贝拉深谙女性的弱势,严格遵守社会习俗,从而成为真正的“适者”。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游苔莎和苏被囚禁在一个男权统治的社会。她们对自我和自由的追求为男权社会所憎恨和挫败。为了生存,她们只得顺从和屈服于男权社会。也只有这样,她们才能达到与社会的和谐。哈代基于自己对人类生存和对维多利亚社会的理解,对自由女性的处理相当悲观。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悲观,我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那个病态的社会,更深刻地感受到改变那个社会的需要。事实确实如此,继哈代时代以后,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改观。
其他文献
期刊
莎士比亚悲剧中次要人物的功用尚无系统的研究。作为莎士比亚悲剧构成的一部分这些次要人物是有其特定功用的,本文通过对四大悲剧中次要人物的详尽分析指出这些次要人物对莎士
钢结构施工属于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并且技术难度也相对较高,结构整体的安全问题是工程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钢结构施工过程的整体安全性,就必须在施工阶段做好监测工作。基于
在西方,转喻研究是继隐喻之后兴起的认知科学的又一研究热点,迄今已是硕果累累。而转喻研究在中国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了在中西转喻研究的“断裂带”上架设一座桥梁,本文试
根据病媒生物控制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及可持续发展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
在工程建设的施工中,经常会应用到冲孔灌注桩技术,进行预防和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相对于解决桩基施工中的疑难具有很大借鉴意义。通过对某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冲孔灌注桩的质量问题分
期刊
由于高层建筑向着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往往一座高层建筑集商场、住宅、娱乐、写字楼为一体。为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实现这种布置,就必须在结构形式转换的楼层设
混凝土施工工作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一项关键性施工技术,它的施工质量好坏与否,直接决定了建筑结构的安全与否,那么,怎样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就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保证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