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串行链路信号抖动分解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抖动作为衡量数据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核心指标,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ICs)、高速串行链路(High-speed Serial Links,HSSLs)以及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测试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抖动测试、分析和定位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已经滞后于数字系统工作速率的快速提升。抖动分析建模技术已经逐渐成为高速数字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有效精确的抖动分析技术可以为不同的数字系统建立精确的抖动模型,为准确评估系统性能、定位抖动、改善系统设计、降低误码率等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上述背景,结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研究项目,深入研究高速串行链路中码型的抖动合成及其抖动分解关键技术,实现复杂高精度的独立抖动合成,研究高精度、低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的抖动分解,研究基于高维隐变量模型和时域抖动样本的抖动分解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并分析了信号的抖动定义、抖动定义分类以及抖动模型的分类,并依据实际复杂信号传输产生的抖动的机理,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运用于具体电路产生抖动的抖动数学模型,为实现不同抖动类型的合成方法和产生抖动分解样本提供依据;(2)分析频率调制、调制的抖动合成方法,针对这些方法无法实现抖动幅度和频率独立控制的问题,研究并设计了基于时间调制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抖动合成方法。采用直接数字波形合成(Direct Digital Waveform Synthesis,DDWS)和数字时间转化(Digital Time Converter,DTC)实现抖动的时钟信号,其中抖动的频率和幅度可以独立控制,并采用交叉点校准方法降低实际电路中码间干扰和占空比失真对合成抖动的影响,最后通过重定时电路将抖动从时钟耦合到数据码型中,产生复杂的、高精度的抖动的数据码型信号。在“XXXX数据码型发生器”项目中成功实现抖动合成,其抖动频率范围为1Hz-20 MHz,分辨率最低为20 ppm;其抖动幅度最大为8.33 ns,步进为最低2 ps。同时,该方法为抖动分解所需要的数据样本提供来源依据,并应用于抖动分解的测试和验证,是本文中抖动分解方法研究的基础;(3)研究传统的基于统计概率的抖动分解方法,针对双狄拉克模型中确定性抖动建模函数简单局限的问题,以及传统分解方法的精度不高、时间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抖动分解方法,通过神经网络忽略复杂数学模型的约束,并借助数据样本来拟合分解所需要的非线性函数,通过回归分析以此逼近期望的分解结果,实现抖动分解,提升时间效率和分解精度。具体如下:1)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统计域抖动样本的抖动分解方法,验证神经网络的抖动分解方法的可行性;2)提出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对直方图坐标点进行特征提取,获取抖动直方图的均值和方差,通过改变卷积维数和输入样本维数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提出基于双狄拉克模型(Dual-Dirac,DD)的计算网络,提升抖动分解的精度,实现更优的抖动分解性能。相比CNN,1D-CNN-DD网络还可以更便捷的实现抖动分解;3)引入直方图点云,研究并分析了输入直方图的点云特性,根据对抖动分解的需求和理论验证,提出了Point Net-DD网络,先提升一维卷积步长学习高维的特征,同时采用全局最大池化和全局平均池化分别提取方差和均值特征,再引入DD网络计算最终的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抖动。相比1D-CNN-DD的方法,该方法在降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情况下,可以更好的对输入的抖动直方图进行特征提取,实现更优的抖动分解;4)提出了基于时域的时间间隔误差(Time Interval Error,TIE)抖动样本的抖动分解算法Jitter Net。通过VAE(Variational Auto Encoder)结构实现对隐变量模型的参数计算,再通过特征提取器获取双狄拉克模型计算所需要的均值和方差,最终借助DD网络实现抖动分解。相比于采用抖动直方图作为输入的统计域抖动分解方法,时域抖动样本更容易获取,降低抖动分解计算时间;同时基于隐变量模型的计算也提高了抖动分解精度,并更好的应用于测试设备中。基于本文的研究,采用统计域样本的Point Net-DD抖动分解方法,其分解确定性抖动的平均误差为3.9306 ps,随机抖动的平均误差为0.6706 ps,并且时间复杂度为106.827 M,空间复杂度为1.085 M;而基于时域TIE样本的抖动分解方法Jitter Net,其分解确定性抖动的平均误差为3.7775 ps,随机抖动的平均误差为0.5856ps,并且时间复杂度为57.057 M,空间复杂度为3.456 M。
其他文献
有机-无机杂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凭借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性能、简单的制备工艺以及低廉的制备成本,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前景的光伏技术。迄今为止,PSCs被认证的最佳能量转化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已经突破25.7%,接近商业化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水平。然而,PSC
学位
动态响应晶态分子材料在外界刺激(如光、电、力、热、溶剂等)下,能够做出响应,包括结构变化引起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如:结构相变、介电转变、铁弹、铁电、力致形变、荧光响应等。本文以Saloph席夫碱配合物来构筑晶态分子转子体系,对其相关动态响应性质进行研究。论文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合成了 9个哑铃型结构的配合物(1-9),通式为[Zn(saloph)]2(DABCO)。其中,双氮杂环DABC
学位
<正>近日,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公布第一批“红色草原”名单,包括山西花坡草原、内蒙古明安草原、内蒙古乌拉盖草原等12处,以传承草原革命精神、加强草原保护修复,促进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第一批“红色草原”涉及9个省(区),分别是山西花坡草原,内蒙古明安草原,内蒙古乌拉盖草原,吉林郭尔罗斯草原,湖南南滩草原,湖南、广西南山草原,四川红原草原,四川甘孜草原,四川松潘草原,甘肃红石窝草原
期刊
PolSAR数据中,由于地物目标物理特征不同,地物目标会表现出方位对称性或非方位对称性。传统PolSAR分解算法都是基于方位对称性假设进行构建,分解结果中非方位对称的地物目标和方位对称的地物目标之间会出现散射特征混淆和误分类问题。大量的PolSAR分解算法试图通过增加物理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模型的增加导致算法执行复杂度增大,而算法的效果改善却不明显。因此,对于后续PolSAR分解算法的研发,不仅要
学位
目的和背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多态性与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的中国汉族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之间的发病率及临床意义的相关性。PBC具有很强的遗传易感性。AMA的出现是诊断PBC的血清学标志。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PCR法对RUNX3基因上的tag SNP rs7529070进行基因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
学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不同功能的在线社交网络平台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平台的功能,人们逐渐习惯同时使用多个在线社交网络服务。这种多社交网络行为以及网络间重叠用户的存在为原本孤立的平台构建了逻辑上的联系,社交网络研究内容逐渐从传统的单一网络向多网络结合转变和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多个平台间的信息通常缺少显式的关联关系,这种稀疏的显式关系导致了平台间的信息隔离,针对该问题,本文对跨社交网络的信
学位
借鉴了昆虫毛发感知系统敏感机理的微机电(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仿生毛发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多功能、小型化的新型传感器,可以实现对于空气流速、加速度、声音、振动等信号的检测,有望广泛应用于微自主系统的流速感知、运动控制、环境识别等智能传感领域。区别于传统的电容式、压电式或者压阻式敏感机理,本文首次将基于模态局部化效应的弱耦合谐振器应用于仿生毛发传感器
学位
深空探测作为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人类认识自己、认识宇宙最直接的方式。而100天文单位的太阳系边际探测作为当前人类的深空探测中距离最远的一类型任务,一直是国际空间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而在探测任务中,地面如何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上、如此微弱的信号下对航天器距离、速度和角度等参数测量,如何在长达数十年的任务周期中提高任务成功率,如何在单次任务中尽可能实现多的科学探测任务,都是在我国未来的100天文
学位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指静脉识别技术依靠手指掌侧浅静脉进行身份识别,具有安全性高、活体识别、精度高等优点,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现有传统的基于特征提取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手指静脉识别模型的不足,本论文以手指静脉图像为研究对象,以深度学习技术、度量学习技术为理论基础,利用深度度量学习方法、深度生成模型以及增量学习方法对指静脉图像识别问题展开研究,并通
学位
人类科技的繁荣带来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航空航天的进步,导致日常生活因为使用更多的电子产品和空间通信,从而更容易受到日地之间空间环境的影响。因为地基望远镜比空间望远镜更易于安装和维护,且更加稳定,所以目前最常用的太阳望远镜都是地基的。地基望远镜系统的天文观测由于大气湍流的存在导致光波的严重波前畸变,直接观测成像的分辨力远远达不到所期望的望远镜理论衍射极限。当从地球观测太阳时,这些影响尤其严重。自适应光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