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LDPC码及其自适应编码技术

来源 :中原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dj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了满足移动用户对高速、宽带数据传输业务不断增长和更高服务质量的要求,采用了许多新的无线链路传输技术,包括多天线发射和接收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信道纠错编码技术和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等。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低密度校验码,是一种校验矩阵为稀疏矩阵的线性分组码。90年代中后期的重新研究发现,它采用迭代译码算法时表现出接近香农限的优异性能,且译码算法可以并行操作,因此迅速成为近年来通信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随机构造的LDPC码缺乏系统的分析理论,且编码部分的硬件实现困难,成为LDPC码应用的一个瓶颈,因此许多的结构化的LDPC码被相继提出,以简化编码的硬件复杂度和理论分析的难度。本文着重研究以π旋转LDPC码为代表的准规则结构的LDPC码的构造和编码方法,可以直接利用校验矩阵实现快速线性编码,并从码距和围长两个方面,对这类LDPC码字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同时提出一种基于置换阵循环移位的构造方法,得到的校验矩阵围长至少为6,且保持编码的线性复杂度,码率灵活,仿真结果验证了置换阵LDPC码码长较短时,在高斯信道下性能接近或超过现有其他构造方式的LDPC码。自适应编码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无线通信频谱利用率,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已经成功的运用了基于Turbo码的自适应编码技术。由于LDPC码在未来的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一种针对结构化LDPC码的自适应编码方案,对原始校验矩阵适当变化,即可对信源信息进行不同码率的自适应编码。通过在单天线和多天线系统中的仿真,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的克服无线信道的时变衰落特性,在满足误码率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且实现复杂度低。本文最后讨论了自适应编码中的关键技术——信噪比估计算法。对几种典型的信噪比估计算法进行了仿真和性能分析,其结果对不同的无线通信环境中如何选择SNR估计方式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多码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灵活地为用户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多码道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采用正交扩频码为用户分配多个码道。在单径环境下,接收的多码道信号
期刊
从1825年铁路诞生至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始终是铁路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面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网络化、智能化、综合化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成为我国
期刊
为了测试被动毫米波探测器在实际工作状态中的性能和分析它对目标输出信号的特性,需要建立模拟实际工作条件的实验平台,获取半实物仿真的数据。本文的研究就是以被动毫米波探测器研究项目为背景,为被动毫米波探测器模拟仿真实验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同时通过采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被动毫米波探测器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的目标特征,建立基于一定条件下的目标识别模块。全文的内容如下: 首先,从物体微波热辐射理论入手,介
随着IP组播技术逐渐成熟,运营商将组播应用纳入可控制、可管理的范畴,IPTV业务的大规模商用日益临近。 预计到2008年,全球新增IPTV用户数量将从2004年的200万增加到2000多万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