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平和效率原则的中国碳配额初始分配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g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碳排放交易机制是调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而合理有效的初始配额分配方式对建立完善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至关重要。由于各省份在人口规模、历史排放、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配额分配需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分析了中国CO2排放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公平有效的CO2排放分配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促进各地区探索低碳发展路径,实现国家减排目标。
  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计算了2005-2016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CO2排放量,并采用基于Kuosmanen指数的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衡量了2016年各省的CO2排放效率。此外,引入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衡量排放公平性。(2)以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相结合为基础,对已有的分配原则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了平等主义原则、历史责任原则和效率原则三个配额分配原则,引入最大偏差法构建了两阶段CO2配额分配模型。(3)根据60%的碳强度减排目标计算2030年全国CO2配额总量,计算各省份单一原则下的分配结果和综合分配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CO2排放量在2012年前逐年增加,之后趋于平稳,且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综合分配模型较好地兼顾了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按照综合分配结果,江苏、广东和山东的配额最多,海南和青海的配额最少,内蒙古、新疆和河北在未来需要承担较重的减排压力。
其他文献
温室效应日益加剧,温室气体CO_2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目前全球尚无成熟的工业化级别碳捕集系统,即对于作为一种成本较低、周期较短的研究方法,在现有碳捕集研究领域内仍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能耗问题是制约碳捕集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从吸附腔层面研究吸附循环过程的能耗,具体涉及到数值模型的建立、模型验证和优化设计等内容。对于变温吸附碳捕集(TSA)技术,首先从方法论层面揭示了数学模型和
学位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引发了全球变暖等一系列气候问题。CO_2捕集技术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碳减排技术,可以实现电厂、水泥厂等大型集中排放源的减排工作,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传统碳捕集技术由于涉及化学变化存在诸多生态弊端,而基于气固相变分离机制的碳捕集技术环节简单、生态足迹易控得到重视。其作为一种潜在的替代技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多个层次和手段对其展开研究:首先,
学位
钙镁元素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种类多,分布广,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内。当前,有很多基于钙镁元素开发的处理方法已经被应用于污废水的处理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是钙镁元素能够用来回收氮磷,通过生成磷酸镁、磷酸钙、鸟粪石(MgNH_4PO_4·6H_2O)的方法,将水溶液内的氮磷回收,然后进行循环利用。本文选择黑臭水体与尿液废水作为处理对象。黑臭水体是一种典型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由有机物厌氧分
学位
焦炭是钢铁工艺重要的原材料,其生产过程不仅耗能大且排污多。降低入炉煤水分对控制炼焦成本、提高焦炭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现有干燥方法及装置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汽固双分流重力移动床干燥器,炼焦煤从上至下依靠重力向下移动,与蒸汽为热源的中空加热板接触被间接加热;在通过各层加热板的过程中,受到其分流作用,煤料层与加热板得以界面更新,实现了高效的加热;通过在干燥器中设置蒸发蒸汽导出通
学位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已经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垃圾围城”对土地、水资源、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综合治理城市垃圾,垃圾分类处理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处理方式。考虑到当前国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薄弱、公共设施垃圾桶的分类指示不够明确等问题,非常有必要设计一款公共场所应用的智能垃圾分拣系统,自动完成投放垃圾可回收和其他垃圾两大
学位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衍生品数不胜数,塑料作为最为庞大的工业产品之一广泛进入各行业,进而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塑料垃圾伴随着自然风化和降解变成无数塑料颗粒,粒径足够小的塑料我们称之为微塑料,大量微塑料在水体中具有与悬浮颗粒物一样的性质,易于被生物体吞噬并且容易受洋流大规模扩散,并且由于材料本身的疏水亲脂特性,在与海洋溢油结合时,产生油雪现象,含油的微塑料大规模扩散,容易被各水域海洋生物吞噬,影响
学位
随着地源热泵的大规模应用,埋地管寿命到期和工质泄漏引起的潜在地下水污染风险也在增加,但目前尚未发现相关研究。本文根据埋管换热器(BHEs)的实际运行工况,建立了实验室条件下垂直埋管外漏污染物迁移的砂箱系统。分别开展了室温条件、持续放热、持续吸热、以及周期性温度边界条件下,泄露的污染物在单管和管群工况下的迁移实验。结果表明:(1)在单管工况室温条件下,在砂箱底部据地地埋管距离由近到远,污染物浓度峰值
学位
随着我国的环保力度日渐加大,污染气排放标准变得更高更严,因此,对烟气排放中产生的污染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测量成了推动国家环保重要的一环。基于这种要求,论文以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为基础,对低浓度SO_2与NO算法,便携式紫外分析仪的结构设计和硬件选择做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概况如下:基于DOAS原理,对低浓度烟气分析仪进行了设计。选取了合适的光源与光谱仪,对光谱仪进行了改造以消除波动干
学位
内源污染是造成水体黑臭现象的重要原因,河道中各类营养物质通过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底泥表层,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营养物质从底泥中重新释放并进入水体,从而导致水体污染负荷,造成水体内源污染。  本文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河干支流河网联动水循环净化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以静态水体为研究对象,以缓解水体黑臭现象为最终目的,探究了底泥曝气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自20
学位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非点源污染问题,低影响开发措施(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本文以天津市蓟州区洲河湾某小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小区规划方案,进行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区4种典型LID措施的物理实验,并建立非点源污染数值模型,模拟在不同LID布置方案、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降雨历时的情境下LID措施的非点源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