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婚姻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3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以大量篇目反映了封建婚姻状况,涉及了许多婚姻问题。作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男性主体意识无所不在,在男性强权社会中,“男尊女卑”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婚姻家庭。“三从四德”的教条使女子在婚姻中处于弱势,从属地位。因为夫妻关系不平等,使得家庭重心发生倾斜,产生了许多婚姻问题。《聊斋志异》涉及婚姻问题的作品很多,论文试图以女性为主体,通过分析作品对其中的婚姻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论文包括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余论。绪论部分首先对《聊斋志异》婚姻爱情问题研究历史和现状作综合考察:研究者从蒲松龄同情广大女性、歌颂青年男女爱情、批判封建礼教等方面给予较多的肯定,并大体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对此问题的探讨基本上是以这种评价为基调、为起点展开的。论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再向前一步,以女性为第一人称,从女性角度入手,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作品,对其中的爱情婚姻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以下三章,对《聊斋志异》中涉及的爱情婚姻问题分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一夫多妻”制度与婚姻问题;婚外情与婚姻问题;礼教与婚姻问题。三类问题都折射出深重的封建礼教的思想影响,对礼教束缚的叛逆及进步的个人观念。第一章,《聊斋志异》中的“一夫多妻”。“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的前提是子嗣,事实却成为男性朝三暮四、放纵淫乱的借口。虽然法律规定在正妻之外的纳妾条件,实际上却很难认真执行。一夫多妻家庭的普遍存在,使得这种家庭结构引发的各种家庭矛盾随之而来:妒妻悍妇、妻妾争宠、双美事一夫、为子嗣让位的爱情……等等。蒲松龄对这类婚姻问题所持的态度是矛盾的,他有时赞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定位,有时又认同女性反抗封建礼教的行为。第二章,《聊斋志异》中的婚外情。封建制度允许男性纳妾,但是在家庭以外,他却不能与任何女性通奸,也不能拥有任何现在意义上的“情人”或者“第三者”。男性如果有了婚外情,必定遭到严厉谴责与禁止。与社会要求不同的是,蒲松龄对婚外恋表现出格外宽容,甚至是欣赏和赞美的态度,并且特别同情、关注女性的感情与思想。即使在“婚外恋”这样一个不被社会接受和原谅的背景下,蒲松龄仍执着地赞美女性,讴歌女性。他热情地赞美男女之爱,同时冷静地思考失去爱情的妻子内心之痛。第三章,《聊斋志异》中的礼教与婚姻。男性将礼教束缚、道德说教、愚化教育三者结合,以使女性自觉地认为“无才便是德”。并特别鼓励妇女要贞,寡妇守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女子从小就接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教育,践行“从一而终”的誓言,守志不移。《聊斋志异》则用众多女性形象,推翻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颠覆了“嫁鸡随鸡”、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论文注重对文本的细读,以女性为第一人称,由女性主义入手,以“人生而平等”为指导,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作品,对《聊斋志异》中的爱情婚姻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以此对《聊斋志异》的研究进行一点开拓。
其他文献
自1998年以后,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迅速。根据人民银行《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2002年以来,居民个人购房贷款余额直线上升,2004年底和2005年1季度已经分别达
作者以前辈学者的理论观点作为指导和参考,对幼儿园男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女性一统天下的幼儿教育领域中男性教师的存在价值和重要作用,研究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性别构
深度神经网络通常是过参数化的,并且深度学习模型存在严重冗余,这导致了计算和存储的巨大浪费.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聚类的方法来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压缩.首
幸福感、生活质量和幸福正逐渐影响众多不同领域,例如经济、国家标准和公共健康。尽管心理幸福感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但却鲜有人关注交通系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首先,探
面向对象和基于构件开发被认为是提高软件系统特别是分布式系统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Web服务的出现,称为面向服务的新的软件系统开发方法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及有关实践的思考,在网络化治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基于对传统公共管理范式缺陷的批判,阐述了一种新兴的公共管理途径——公共价值管理(Public Valu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的
本论引入先锋电影思潮的理论模式来概括中国新时期艺术电影的发展进程,将具有强烈探索精神的一代电影人的历史性出场描述为摆脱传统电影观的影像先锋,把第五代和第六代电影看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加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经济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为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需要大量谙熟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及其所承载的“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文明积淀成人格”的力求更真更美更善的神圣历史使命,要求大学教学充满浓郁的理性气质,然而直面当下的大学课堂,种种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