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激酶抑制剂CT-707克服克唑替尼耐药的机制及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标志物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ret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两大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探索多激酶抑制剂CT-707克服克唑替尼耐药的体内外作用机制,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标志物研究,本论文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多激酶抑制剂CT-707克服克唑替尼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探索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克唑替尼耐药后治疗新策略及克服克唑替尼耐药的机制研究。采用克唑替尼低浓度持续加量法构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 kinase,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H2228和H3122的克唑替尼耐药细胞系H2228CR和H3122CR。使用多激酶抑制剂CT-707处理克唑替尼耐药前后的4种细胞系(H2228、H2228CR、H3122和H3122CR),探索其抗肿瘤效果及克服耐药的机制。结果显示4种细胞系对CT-707均敏感。CT-707能够明显抑制耐药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能明显抑制H3122CR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蛋白芯片和功能验证实验的结果显示CT-707通过靶向FAK进而激活PDPK1-AKT通路达到克服克唑替尼耐药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CT-707的临床应用及克服克唑替尼耐药的药物筛选提供了实验室依据。第二部分: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标志物研究第一章:高通量测序分析前列腺癌遗传变异谱。本研究前瞻性收集2014年10月到2017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治疗前组织和配对血,共计156例,其中前列腺癌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36例。基于符合质控要求的27例患者的全基因组(WGS)和11例患者转录组数据综合分析点突变、拷贝数变异、结构变异等,结果表明在6个样本中存在FOXA1基因非编码区域突变(22.2%:6/27),首次在前列腺癌种鉴定出KCNT2突变,发生频率为11.1%(3/27)。同时,27例样本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发现46个扩增峰和14个缺失峰,鉴定出扩增基因(ZBTB7B和SLC4A4),缺失基因(TBX18、CYSLTR2和EFNA5),表明这5个基因拷贝数变化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结构变异结果提示,各样本均存在染色体重组(Chromoplexy)现象,此外,鉴定出 CCND1 和 FGFR1 的断裂融合桥(Breakage-fusion-bridge,BFB)事件以及BIIN2-RARG和RAD51B-STK39两种新的基因融合形式。本研究通过非负矩阵分解模型(NMF)算法提取到4个点突变特征(ABCD)和6个结构变异特征(RS1-6),其中特征B为首次鉴定,发生频率高达92.6%(25/27),且与SPOP热点基因突变相关,提示其可作为前列腺癌的驱动因子。除此以外,本研究基于结构变异特征,将27例前列腺癌分为四个亚型(C1:易位,7.41%;C2:串联重复的表型(TDP),25.93%;C3:小片段缺失长度≤1kb,33.33%;C4:大片段缺失长度>1kb,33.33%)。不同的分型结果可能解释了前列腺癌不同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这些研究结果将增进我们对前列腺癌病因学的理解,并对预防和治疗有潜在的影响。第二章: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对恶性程度评判价值。探讨外周血生物标志物或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作用,并分析标志物在前列癌不同恶性程度间的差异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126例前列腺癌患者(prostate cancer)和34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各指标的ROC结果显示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和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及血小板/淋巴细胞(PLR)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tPSA和fPSA/tPSA联合分析诊断效能最佳(AUC为0.76),联合PLR不能提高tPSA和fPSA/tPSA对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效能。前列腺癌不同恶性程度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在126例前列癌患者中,外周血PLR和中性粒/淋巴细胞(NLR)在不同tPSA及临床分期间存在组间差异(P<0.05)。提示外周血生物标志物tPSA和fPSA/tPSA联合分析对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价值最大,PLR和NLR可辅助tPSA、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评估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第三章:Meta分析Anti-p53自身抗体对NSCLC的诊断价值。为评价分析Anti-p53自身抗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能。本研究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检索2017年3月22日以前关于非小细胞肺癌和Anti-p53自身抗体的相关文献,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诊断比值比(DOR)、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整体评价Anti-p53自身抗体的诊断效能。最终纳入1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身抗体anti-p53的汇总DOR、SEN和SPE分别为23.29(95%CI:14.38-37.71)、0.21[95%confidence interval(CI):0.19-0.23]、0.98(95%CI:0.97-0.99);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是18.04(95%CI:11.3-28.8)和0.79(95%CI:0.72-0.86)。用来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AUC为0.8015(标准误:0.1053)。结果表明anti-p53自身抗体因具有较高的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可作为NSCLC的诊断的参考指标,但敏感性较低限制了其单独使用时作为癌症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基于传统的比例—积分控制,提出了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并、串联侧解耦的系统级控制策略,其控制目的是在并联侧维持UPFC并入点的交流电压和直
总结了国内外电力覆冰雪的研究现状,包括线路覆冰雪造成的危害,以及覆冰雪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覆冰雪增长预测模型、冰雪在线监测、线路除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还
回顾了我国各个时期电网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北美、西欧和我国典型的电网事故,总结了大电网建设与发展时期电网事故的特点,指出大区联网不宜形成交流大环,无功功率需实现分网
提出了改进的多种群遗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配电网规划。根据优化目标数学模型确定统一目标函数和多个子目标函数,并将其作为父、子种群的适应度评价函数,用迁徙算子决定父子种
简要论述了各种高压晶闸管阀的运行试验方法(合成试验方法),对现有的用于完成高压晶闸管阀合成试验的各种专用试验装置进行了分析比较。设计了一套用于各种高压晶闸管阀的合
以"宅"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剖析"宅"现象的社会根源和网络群体的心理特征,挖掘网络用户沟通与情感交流的实质,由此探讨社交网络体验设计如何在创造交流空间和维系情感沟通的同
高压长线路实现短路法融冰的关键是获得大容量的融冰电源。文章通过对几种典型线路融冰需要的电流、电压和容量进行计算,得出结论:长300km、4×300mm2的500kV线路融冰需要建
本文凭借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技术管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提出了采用
以形成用于调度计划安全稳定校核的潮流数据为目的,提出了一种根据不同数据来源整合潮流数据,并进行潮流调整的方法。将电网模型数据、调度计划数据整合,从历史数据中提取缺
以前意识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为启示,分析了根据前意识所设计的情趣化产品设计,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设计中的形态性质,论述了前意识在产品设计中的价值。进而分析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