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交通事故以及屡禁不止的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如何防范成为急需解决的首要课题。《解释》虽然针对新刑法在具体司法操作上做出具体规定,但涉及的理论与司法实践问题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旨在对出现的各种理论争议问题进行梳理,以求对完善交通肇事犯罪立法及司法实践有所启示。本文包括五部分,包括导论和四章。 第一章主要对交通肇事罪进行总体概述。第一节结合《解释》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标准即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认为《解释》将刑法第133条修正为把责任认定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抛开其越权之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渊源是信赖原则的具体应用。并针对目前责任认定存在的程序性弊端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指出,《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单纯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有能力赔偿无罪,无能力赔偿有罪的不合理性。第二节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认为非交通运输人员包括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完全可以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而单位则不能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把单位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既不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理,又会使刑罚处罚主体造成混乱。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分为两节。第一节着重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的概念、主观方面以及逃逸行为的客观表现。针对逃逸概念的理论争议以及《解释》,认为逃逸的概念应当突出行为人的逃避责任追究和逃逸救助行为这两个根本目的。第二节介绍了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主观方面以及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区分以及处理。认为单就交通肇事逃逸人对被害人死亡的主观心态来说,故意和过失的心态可能同时存在,兼而有之。但刑法第133条的因逃逸致人死亡主观方面只能界定为过失,如果对死亡的主观方面存在故意,可以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前提是交通肇事的先行行为能否引起作为义务。因此先行行为的问题也就成为认定交通肇事罪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关键。同时对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处罚提出建议。 第三章介绍了交通肇事共同犯罪问题,第一节首先对共同过失犯罪进行总体概述,认为理论上可以成立过失共同犯罪。虽然《解释》间接承认了过失共同犯罪,但由于指使逃逸行为不符合过失共同犯罪的特征,对指使逃逸的行为人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处理
其他文献
为了保障在铁路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铁路工务安全和行车安全,基于工务现场作业过程的控制,提出了利用北斗高精度差分定位、大数据等技术,研究建立针对现场每个作业个体的工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截止2011年8月,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然而,明晰产权、勘界发证,只是集体林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老年ARF的临床特点,为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1990年1月~2004年8月在各科住院的288例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
农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本国的农业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二、三产业的发展。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出路在于推进并实现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立起就成为现代金融学的核心研究领域,被广泛地运用于金融市场、消费投资决策、货币政策乃至宏观经济的估计和预测。学者们对于C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征地规模不断的扩大,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随着不断的增加。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
《子藏·法家部·韩非子卷》所收录明刻《韩非子》版本存在不确之处,其中黄之寀本、王念孙批校本、两种明刻本、《韩子迂评》初印本、赵世楷本,著录皆有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也是实现国土资源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但“十二五”国土资源信息化仍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呼吸性粉尘具有粒径小,分散度高,相对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特点,是有毒有害元素的主要载体。长期处于高浓度粉尘环境,人体呼吸系统器官极易受到损伤。工业性粉尘危害人体
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全面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已经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校对美术教育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尤其在城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