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掺杂大芯径能量光纤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芯径能量光纤是一种不同于常规通信用光纤的特种光纤,可广泛应用于激光医疗、军事、工业加工、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尽管中国已是光纤出口大国,但在大芯径能量光纤方面因技术涉及军事和激光核物理等敏感领域,其关键核心技术遭到了国外的封锁,国内使用的大芯径能量光纤产品全部依赖国外进口。为自主研发高性能大芯径能量光纤,本论文对包层氟掺杂对自制光纤预制棒和大芯径能量光纤的影响、自制大芯径能量光纤与国外产品的比较及自制大芯径能量光纤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了氟掺杂包层对光纤预制棒和大芯径能量光纤组分和结构性能的影响。通过对(OVD+MCVD)两步法制备的氟掺杂光纤预制棒和不同氟含量掺杂对大芯径能量光纤结构、组分及传输性能的研究表明,不同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工艺、成分及相应的拉制工艺对光纤结构形貌及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整反应原料配料比、蒸发压力、靶棒的移动速度以及修正系数等生产工艺参数获得了氟掺杂包层与纤芯界面匹配较好的光纤预制棒,拉制的包层氟含量为1.25 wt%相比氟含量为0.52 wt%的光纤可明显减少光纤预制棒制备过程中所产生以及吸附的水分子和光纤存在水峰值,并且降低光纤玻璃网络的应变键进而提高了光纤传输损耗性能。对于不同来源的大芯径能量光纤产品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光纤包层表面组分测量表明,除自制光纤包层氟掺杂量相对略少外其他组分比较接近。而且SEM照片显示自制光纤包层表面光滑均匀,截面未出现包层与芯层台阶。光纤的传输损耗谱显示,自制光纤在850 nm第一窗口2 dB/km的传输损耗已达到国外同类型产品的较好水平,而且通过比较光纤包层氟掺杂含量与传输损耗系数的关系得出,在第一传输窗口光纤包层氟掺杂的最佳含量在1.85 wt%左右。对自制大芯径能量光纤的稳定性做了细致的分析研究。-100~100℃范围内的光纤冷热实验表明,大芯径能量光纤在第一窗口的传输损耗系数随温度在2.543~4.237 dB/km范围内呈波动性变化,而且在-75℃~60℃范围内传输损耗系数较为稳定,超出此范围有相对较大的起伏。另外经冷热实验后的光纤,其在室温下测得的传输损耗系数在前5天有较大起伏,5天后测得的数值趋于稳定。此外针对自制光纤的结构参数,电子的辐照模拟实验表明,入射电子能量分别小于85 KeV,93 KeV,260 KeV时,电子能量完全分布在光纤涂覆层中、刚好达到纤芯处、95%入射电子能量沉积在纤芯和包层处,当入射电子能量达到1 MeV时,电子可穿透能量光纤。
其他文献
弄懂说话之道,比只是练习说话之术更重要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练出漂亮肌肉,可惜课堂报告或公司开会,未必能让你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好听,可惜想向
期刊
交通部于2006年12月19日发布了《船舶污染物接收和船舶清舱作业单位接收处理能力要求》(JT/T 673-2006)标准(以下简称673标准),本文通过对该标准的学习、实施和研究,提出完善
智能天线技术采用空分多址(SDMA),利用信号在传播方向上的差别,可以将同频率、同时隙的相干信号区分开。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配合最新的MIMO技术和传统的蜂窝
对于体育特长生的管理应该进行多渠道的管理,建立健全特长生管理制度,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把握尺度,很好地了解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慢慢养成一种自我管理
2012年7月23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组织召开由张家港圣汇气体化工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2600℃高温烧结炉”科技成果鉴定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该技术进行鉴
针对某变速箱侧盖铝合金的压铸成形,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铝合金液体流动充型状态与铸件缺陷的分布,确定了铸件的浇注系统与排气系统,大大减少了模具的开发周期。同时在试模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地方流行区,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额一半以上。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表现为无症
引言:MAC泛洪攻击是一种针对局域网交换机的攻击方式,目的在于窃取局域网内用户的通信数据。本文以神州数码CS6200交换机为例,从原理、实施、防御三个方面对MAC泛洪攻击进行了全
第四讲 花岗石地质工作要点 关于花岗石地质工作方法,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范和要求。下面仅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归纳如下,供有关地质单位参考。 Lecture 4 Gran
12月9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城镇污水处理碳减排分论坛上.举行了关于中国污水处理碳减排潜力探讨的专家论坛。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和赛莱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