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国的“三农”问题这样难以解决,以至于积土地改革以后半个世纪的努力,仍然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说到底,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这种基本态势不改变,其他措施都很难收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成效。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各国发展初期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各国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有的国家这种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商等非农产业的转移进行得比较快和比较好,有的国家进行得比较慢和比较差,因而前者较早地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后者则长期为“三农”问题所困扰。所以,实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各国解决“三农”问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心环节。
本文首先阐述了西方经济学家劳动力转移的若干理论和国内学者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观点和主张,即通过农业商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三位一体的复合模式来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进而尝试结合潍坊市的实际情况作更为具体的分析和讨论,来解释和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分析方法上,尽量尝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是贯穿全文的基本方法。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劳动力转移的若干理论和国内学者的观点,并进行了简要评述。本章重点介绍了配第一克拉克法则、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认为西方学者的模型和理论,尽管反映了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关键问题,但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另外,本章还介绍了国内学者的大部分观点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述,然后提出本文的观点和主张。
第二章主要是对本文提出的三元复合模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阐述。三元模式包括农业商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三个路径,不同的路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本文从综述的角度,对农业商业化——横向转移路径、农村工业化——纵向转移路径、农村城镇化——集聚转移路径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文章从每一种路径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各路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各路径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主张。
第三章,以潍坊市为例,从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入手,定量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情况,结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分析,总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元复合模式在潍坊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