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安全是区域发展不受生态环境制约和威胁的状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人民迫切需求生态环境的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不合理布局导致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规模小、布局混乱,缺乏统一规划,这种现状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对农村居民点合理撤并,可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提高集约度、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连片度。如何对现有农村居民点进行合理布局成为农村土地利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需要对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法和流程进行研究,制定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为土地利用规划、镇村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为例,面向生态安全背景在GIS空间分析技术、引力模型支持下,进行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适宜性评价。划分适宜性等级并确定增长核心,利用引力模型等对划分的斑块等级进行重新分类形成优化布局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分析现状农村居民点规模与生态用地、交通道路和公共设施的空间关系;嘉泽镇农村居民点斑块面积小、密度大,沿河流与道路分布: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变异系数分析农村居民点的斑块形状特征与离散特征;嘉泽镇斑块形态规则且行政村间差异明显,整体呈集聚分布。分析嘉泽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时空变化,在2007-2013年,斑块面积先增加后减少;运用Getis-Ord Gi*统计量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上“热点”和“冷点”局部变化,2010年冷点区域分为2个且范围减小。农村居民点现状特点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2)选取15个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依据AHP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进行农村居民点适宜性分值计算。根据适宜性分值利用自然断点法将农村居民点斑块分为最优适宜发展型、一般适宜发展型、较差适宜保留型和不宜发展型农村居民点四种类型,嘉泽镇斑块适宜性分值整体上较高。适宜性低值区域的斑块核密度高。依据一定的原则及准则,从最优适宜发展型斑块中选取了22个农村居民点的增长核心斑块。将排除掉不宜发展型斑块和去除增长核心斑块的其他斑块作为非核心增长斑块。(3)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制定。基于斑块与相邻地类的相互关系确定迁并型农村居民点斑块。同样利用地类相互关系和规划排除层可以选择出城镇化型斑块、基于加权Voronoi图确定各增长核心的最大影响范围;基于最强引力值,划定了21斑块发展控制范围;根据生态排除层和规划图层,确定增长核心农村居民点的最大规模边界。利用上述流程方法将斑块重新分类为城镇化型、重点发展型、保留控制型和迁并型四种类型。划定的增长核心斑块最大发展范围小于迁并型农村居民点规模。嘉泽镇保留控制型农村居民点面积占比最大。本文创新之处在于:根据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结果,利用加权Voronoi图、引力模型和农村居民点与周边地类关系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制定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