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数据驱动的城市道路网交通状态分析及拥堵模式预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租车轨迹数据可以揭示城市路网交通运行状态以及乘客出行行为的变化情况,统计学理论、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等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促进了交通领域对出租车GPS数据等交通出行大数据的深入研究,也促进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精准分析和预测,进而为出行者更高质量的交通出行和科学的交通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支撑与服务。本文分析挖掘了北京市出租车浮动车数据,以“出租车GPS数据与路网预处理→交通运行状态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交通运行状态分析→交通拥堵模式预测模型的构建→案例分析”为主线,对交通运行状态分析以及预测方法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出租车GPS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不同道路等级的评价体系,提出了基于直接模糊熵的多指标融合算法。首先,从电子标签/牌照识别、GPS浮动车数据、事故数据以及道路交通传感器四个方面,对基础数据源进行分析,确定了评价指标选取原则与标准;其次,通过分析出租车GPS数据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建立出租车GPS轨迹与交通状态相结合的综合数据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据此,根据出租车轨道数量和每条轨道的平均速度,构建了不同等级道路的交通运行状态;然后,在基础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直接模糊熵构建了不同道路等级的评价体系,确定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支路交通状态的综合评价指标。(2)构建了交通拥堵模式差异性计算方法,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多层次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在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从维度、适用数据类型、绝对数值的敏感度以及研究目标的契合度四方面,确定了交通拥堵模式时空差异性的描述方法;基于欧式距离以及统计学理论方法,立足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特征,从路段、线路以及路网三个层次评价分析了交通拥堵模式以及交通运行状态,实例验证了综合评价指数用于交通运行状态等级划分和评价的可行性。(3)构建了嵌入时空相关性变量的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首先,确定了以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为架构的预测模型;然后结合相关系数以及预测理论从时间、空间以及时空三个角度构建了LSTM模型的输入变量,并给出了相应的阈值判断标准;最后,利用嵌入时间变量的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Temporal-Long Short-Term Memory,T-LSTM)模型、嵌入空间变量的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Spatial-Long Short-Term Memory,S-LSTM)模型以及嵌入时空变量的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Temporal–Spatial Long Short-Term Memory,TS-LSTM)模型分别对不同路段展开综合评价指标预测研究,分析时间、空间以及时空关系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并将TS-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以及基础深度学习模型LSTM进行了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表明,TS-LSTM模型结合了统计方法以及深度学习的优势,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适用于交通拥堵模式的预测。
其他文献
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常出现由于衬砌背后空洞引起的隧道病害问题,从而影响隧道结构耐久性,威胁隧道运营安全。本文以拱顶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条件下的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衬砌背后空洞影响下隧道结构的开裂及其对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衬砌背后空洞影响下隧道结构的开裂模式。考虑空洞的三维空间效应,对比分析不同尺寸空洞
东南沿海城市经济规模与人口数量的快速发展使其城市地上交通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大量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开始投入建设。但是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海相软土具有相对特殊的物理特性,这会导致在海相软土分布地区修建盾构隧道与后期运营中的长期纵向变形与不均匀沉降问题出现。因此,海相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软土卸荷扰动效应与流变效应的相关研究可以为预防和解决盾构隧道变形与沉降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依托宁波在建
2020年,由于受到COVID-19影响,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在这次疫情中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希望对地震信号进行研究,通过滤波和降噪的手段得到精确的“交通震动信号”,并结合北京市在疫情各个阶段所采取的交通管制措施,综合分析“交通震动信号”特征,论证可用“交通震动信号”反应交通出行规律和趋势。本文以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带通滤波器将北京地区2018-2020年的地震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有着十分优越的发展前景,抗滑性能是表征水泥混凝土路面工作性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研究,大多数是采用室内试验模拟的方法,从路面的宏微观构造去研究抗滑性能的衰减规律。我国没有抗滑性能的长期变化追踪体系、缺乏长年的有关路面抗滑能力、事故发生率等检测与统计数据,因此很难全面深入地研究在真实的路面服役环境中,在路面本身材料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交通荷载因素的综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城市交通问题愈发严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大,居住密度高,土地资源匮乏,城市公交具有容量大、效率高、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面临的交通问题。可达性是评价交通系统合理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本文从可达性出发,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进行建模评价,并提出了公共交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越来越注重出行环境的质量,出行幸福感逐渐成为衡量居民出行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而出行幸福感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居民对出行的满意程度。近年来,出行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居民出行幸福感已成为交通领域研究的新方向。研究居民的出行心理和行为特点,挖掘影响城市居民出行心理模式选择及其出行满意程度的显著因素,可以准确把握居民出行的规律,预测出行需求,优化出行结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对港口的疏运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给港口企业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散杂货港口由于其货物的特殊性、港口泊位限制以及货主内河运输的要求,驳船提货方式在港口疏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有限的驳船泊位和车辆资源下,提高驳船提货的作业效率是本文的研究问题。驳船作业为多部门协同的作业形式,不合理的泊位、车辆等安排会降低驳船作业的效率,导致作业时间的增长。港口的驳船作业管理作为港口生产作
作为地铁运营管理的热点问题之一的地铁中断研究,对于丰富地铁运营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地铁中断后事故的分类及传播机理,基于此,分析了中断后乘客的选择行为。建立了地铁-公交网络双层规划模型,将UE配流理论引入到地铁中断的研究中。设计了基于过载弧段导向的启发式算法和双向搜索算法求解该模型。本文的研究对于地铁中断后的应急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铁中断事故的分类及影响。在中断发生后
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落实及充电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极大地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出租车作为一种广义上的公共交通工具,是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一环,其广泛推广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然而由于出租车日常运营量大、运营区域广泛,在如此复杂的运营环境中,现有充电站利用率不均衡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充电站乃至出租车日常运营服务水平,因此优化充电站运营能力对于电动出租车系统的运行十分必
盾构法是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法之一,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预测是保障地铁安全建设的关键。我国的轨道交通目前仍处于大规模高速建设阶段,一方面密集的轨道交通建设对地层变形的预测与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已有的大量工程实践经验也为准确预测地层变形创造了条件。由于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变形响应具有多因素与非线性的特点,传统的理论与模型难以反映这一复杂的关系,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地层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