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向高频化、高速化和集成电路的小型化、高集成化方向演变,电子元件发热的热流密度也急剧上升。研究表明,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极易引起严重的系统故障甚至烧毁设备。当功率晶体管的结温大于70℃后,温度每升高10度,其可靠性会降低50%。如何在有限的温度区间和狭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的散热己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瓶颈。热管是一种高效的被动式散热元件。近年来,新型高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向高频化、高速化和集成电路的小型化、高集成化方向演变,电子元件发热的热流密度也急剧上升。研究表明,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极易引起严重的系统故障甚至烧毁设备。当功率晶体管的结温大于70℃后,温度每升高10度,其可靠性会降低50%。如何在有限的温度区间和狭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的散热己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瓶颈。热管是一种高效的被动式散热元件。近年来,新型高效微热管的开发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半导体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元件与热控元件的集成备受青睐,硅基微型环路热管可以直接与电子元件集成,大幅度减小体积与传热热阻,环路热管基于相变换热机理,具有明显的高效散热优势,近年来,新型高效超薄型热管的开发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事实上,超薄热管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在于更好地利用微/纳米尺度的两相流动和传热过程,尤其是蒸发器内的复杂沸腾现象。为实现微型环路热管的可视化研究,本文设计并加工了高深宽比微小槽道阵列毛细芯的硅基微型环路热管(μLHP),搭建了抽真空灌注实验台以及可视化传质传热实验台。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μLHP内两相流分布和蒸发冷凝现象,重点研究μLHP的启动和失效特性,加深了对μLHP内部的流动情况的认识;最后,通过μLHP传热实验,研究工质特性、不同加热功率、不同灌注方式等对μLHP传热性能的影响。本文完成微型环路热管的设计加工、抽真空灌注实验台和可视化传热测试实验台的研制,以及可视化传质传热实验与分析,具体工作如下:(1)完成了高深宽比微小槽道阵列毛细芯的硅基微型环路热管的设计,利用离子刻蚀技术以及光刻技术分别完成了硅基底板与玻璃盖板的加工,实现了硅基环路热管的加工制备(长80mm,宽20mm,厚1.5mm),为硅基微型环路热管的制备提供了一套可行工艺路线。(2)自主研制了硅基微型环路热管抽真空灌注实验台,完成了硅基微型环路热管的抽真空灌注,为硅基微型环路热管的抽真空灌注及其控制过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3)设计并搭建了可视化传质传热实验台,对硅基微型环路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微型环路热管的启动特性,最低启动功率,失效特性和传热极限等。通过对硅基微型环路热管的可视化实验,研究硅基微型环路热管内部工质的流动以及蒸发冷凝情况,得出其启动、平稳运行以及失效时内部的工质分布和运动情况。总结出该设计下硅基微型环路热管的运行规律。研究表明,硅基微环路热管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芯片的温度,增加其整体温度均匀性,在微小元件高强度散热及温控方面优势显著。而开展硅基微环路热管的深入研究对于进一步发挥该技术优势、满足微电子散热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图像采集设备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国防安全、航空航天、安防监控等应用领域对获取的图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图像拥有较大视场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受限于传统成像系统中大视场和高分辨率相互制约的矛盾,一般的相机系统随着视场角的增大,采集到的图像分辨率会下降,无法保证图像细节。因此,研究一种能够同时获取大视场高分辨的成像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使用多个相机组成阵列相机系统采集图像成为其中一种
微纳卫星由于体积小、成本低、研制周期短以及可组网对目标进行持续监视的优势,已成为天基态势感知系统新的研究方向。对微纳卫星的红外成像特征进行研究,不仅为卫星预警相机的设计提供参考,还可以为目标的识别提供大量的图像数据,提高我国重要空间资产的在轨防御能力。本文针对微纳卫星红外成像特征认知的应用需求,基于微纳卫星的红外成像过程,对微纳卫星红外辐射特性及探测器成像效应建模、图像仿真及成像特征等关键问题进行
射击运动在军事领域与竞技体育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科学的射击训练方法一直是国防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瞄准训练系统应运而生。目前主流的训练系统有两类:第一类依靠激光、红外等信号的接收和发出完成射击线路的模拟,忽略了射击者的瞄准状态和瞄准过程的记录且训练环境单一;第二类基于图像传感器与枪械相结合,将获取图像的中心作为击中点,具有直观记录射击者瞄准过程的优势,但单独使用
近年来,全固态超快激光技术为众多科研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全固态深紫外超快激光具有光束质量好、光子能量高、使用寿命长、光子能量精度高、结构紧凑体积小等诸多优点,在高分辨能谱分析、高精度能量分辨、激光光刻加工、光化学、量子光学等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光发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基于光电效应的表面显微表征技术,它通过一系列电子光学元件对样品表面发射的光电子进行实时原位成像,为样品表面
针对由于浑浊水体散射造成的图像对比度低、成像距离短、目标细节丢失等问题,近年来发展出一系列水下成像方法,其中偏振水下成像技术因设备简便、性价比高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现有水下偏振成像方法多针对中、低浑浊度水体,此时水下散射光空间分布较为均匀,但随水体浑浊度增加,散射增强,散射光呈明显非均匀分布,此时传统方法难以准确获取散射光,无法清晰成像。针对水下非均匀散射条件下的清晰成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水下
随着多尺度拼接成像技术的发展,基于共心球透镜的多尺度广域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突破了传统光学系统透镜比例法则的限制,有效解决了广域成像和高分辨率成像相互制约的问题。然而,基于该技术开发的光学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前级主物镜采用共心球透镜实现广域成像,但其一次像面上的二级光谱像差不能得到校正,造成像面上可清晰分辨像点数目下降,获取的广域物空间细节信息丢失严重,增加了次级系统设计的压力,并且随着前级
多尺度光学成像系统突破了传统光学设计的局限性,将大尺度成像系统的全视场信息获取能力与小尺度成像系统的强像差矫正能力相结合,实现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其中,相比于共心球透镜,采用类双高斯系统作为成像主物镜能有效增大成像焦距,更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成像需求,但类双高斯系统的非旋转对称性导致多尺度成像系统存在中心视场与边缘视场成像退化不一致的问题。因而需要针对不同视场成像退化程度设计不同结构的小尺度相机,这无
MoSSe材料是非常有前途的光电材料,它的应用环境会接触到水溶液,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MoSSe材料在水溶液中电化学稳定性的研究,不利于MoSSe材料作为光电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另一方面,钙钛矿材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材料之一,表现出优异的光电性质,但是研究发现钙钛矿材料对水非常敏感,在一定条件下会与水发生反应,目前没有关于三维无机卤化铅钙钛矿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的研究。了解这两种材料在水溶液中的稳定
随着超快超强激光的发展,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研究电子的超快运动可以拓宽人们对于分子、原子动力学过程的认识。电子运动的时间尺度在阿秒量级,想要对电子的运动进行探测,就需要阿秒量级的探测光源。利用高次谐波产生过程,人们已经可以获得阿秒量级的光源。高次谐波在时域上是一列阿秒脉冲序列,其中不同阿秒脉冲的强度和相位均不相同。在超快泵浦-探测技术中,阿秒脉冲序列难以提供准确的时间零点和探测精度,
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使用方案成为无人驾驶技术重点关注问题之一。许多单位致力于纯视觉无人驾驶方案的研究,即采用可见光传感器获取无人驾驶场景的信息。但由于可见光传感器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难以获得准确的环境信息,故无人驾驶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红外图像通过目标与背景温度差进行成像,不受光照影响,与可见光图像信息具备互补性。结合可见光和红外双模态数据进行无人驾驶场景的目标感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