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地区圈养林麝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圈养林麝肠道寄生虫病是其重要的群发性疾病之一,引起圈养林麝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速度下降,生产性能降低,麝香产能下降,严重可导致圈养林麝肺、胃肠道出血,出现炎症,从而引起圈养林麝死亡,给人工养麝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四川省理县、茂县、马尔康市、都江堰市、汉源县、泸定县和陕西省渭南市圈养林麝的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和陕西省7个地区圈养林麝主要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种类和感染强度进行检测;并运用巢氏PCR和常规PCR方法通过18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球虫、类圆线虫虫卵或卵囊。本研究对川陕共7个地区圈养林麝肠道主要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的调查和鉴定结果,将为圈养林麝肠道寄生虫病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7个地区圈养林麝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为了解川陕7个地区圈养林麝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四川省理县、茂县、马尔康市、都江堰市、汉源县、泸定县和陕西省渭南市的7个林麝养殖场进行调查,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圈养林麝新鲜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并采用麦克马斯特氏法(Mc Master’s method)进行虫卵计数,最后利用SPSS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采集的328份样品中共检测出6种类型的肠道寄生虫虫卵,总感染率为64.33%,其中以寄生虫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寄生虫的感染率并不高(14.63%);主要以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60.37%)和毛首线虫(Trichuris sp.)(12.20%)为主要感染肠道寄生虫种类,其余种类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0.91%~3.35%,虫卵计数发现每克圈养林麝新鲜粪便虫卵数或卵囊数(EPG或OPG)最高值为9.86×104(艾美耳球虫卵囊)。经统计分析结果:理县感染率为59.26%、茂县感染率为61.54%、马尔康市感染率为93.88%、都江堰市感染率为65.45%、汉源县感染率为51.22%、泸定县感染率为63.89%和渭南市感染率为51.22%,马尔康市圈养林麝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6个地区,其在7个地区中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7个地区圈养林麝肠道寄生虫感染种类较多、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和治疗措施。2.圈养林麝肠道寄生虫的分子鉴定:为了解川陕7个地区圈养林麝感染肠道寄生虫种类的具体情况,本研究利用分子寄生虫学方法对7个地区圈养林麝艾美耳球虫、类圆线虫阳性粪便样品的虫卵或卵囊进行虫种鉴定。通过提取7个地区圈养林麝虫卵或卵囊的DNA,采用巢氏PCR或常规PCR技术分别扩增艾美耳球虫和类圆线虫18S r RNA基因片段进行分子鉴定,并对所得虫种序列进行序列和种群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艾美耳球虫18S r RNA基因运用巢氏PCR扩增出的片段大小均为797~822 bp,34种类型18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0.5%~100%,茂县(MX1-7)的相似性为96.8%~99.0%、都江堰市(DJY1-5)的相似性为95.0%~96.8%、马尔康市(MEK1-8)的相似性为96.1%~99.5%、理县(LX1-3)的相似性为95.2%~97.0%、泸定县(LD1-2)的相似性为92.6%、汉源县(HY1-3)的相似性为95.1%~100%、陕西渭南市(SX1-6)的相似性为98.8%~99.0%;基于艾美耳球虫18S r 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寄生于圈养林麝内的球虫鉴定为艾美耳球虫。(2)类圆线虫18S r RNA基因运用常规PCR扩增出的片段大小均为360 bp,6份圈养林麝粪便样品中类圆线虫18S r 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经序列分析比对与多株不同地域和宿主动物源的乳突类圆线虫18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5.4%~99.0%;基于18S r 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本研究得到的类圆线虫18S r 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乳突类圆线虫聚类在同一支上;因此,6份圈养林麝类圆线虫虫卵样品鉴定为乳突类圆线虫。综上所述,本研究完成7个地区圈养林麝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成功的鉴定了7个地区圈养林麝粪便样品中检测出的艾美耳球虫和类圆线虫。
其他文献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由疏水基团和亲水端聚合物(一般为聚乙二醇)连接而成的化合物,部分广泛使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农乳604#等)降解生成的酚类化合物对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因亲水基团链长不定,外加疏水基团种类不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是由几十种同系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这给其分析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开发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反相色谱具有疏水选择性,亲水色谱具有亲水选择性
为提高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和品质、促进马铃薯幼苗健康生长。本研究以费乌瑞它和蓉紫芋5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聚天冬氨酸钙(PASP-Ca)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离体芽和盆栽苗的生长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10 mg/L的PASP-Ca处理费乌瑞它组培苗后,显著促进了组培苗的生长,特别是促进根系生长,较对照处理,组培苗单株的根数量和单株的平均根长分别提高了2.07倍和1.35倍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不同压力水平无创通气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h、24h、72h的Pa O2、Pa CO2、p H值的变化,以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死亡率等,探讨不同压力水平无创通气对AECOPD伴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
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40日龄SPF健康鸡和J亚群禽白血病(ALV-J)患病鸡的脾脏组织中存在7个差异显著表达的miRNA。因此,本试验以此为基础,通过对7个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选定gga-miR-148a-5p作为研究对象。我们预测筛选出PDPK1可能为gga-miR-148a-5p的靶基因,并通过干扰、过表达、CCK-8、Ed U、流式细胞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和
粘质沙雷氏菌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除可引起人肺部、尿道和血液的感染等,也可引起昆虫、爬行类、鱼类、禽类、哺乳类动物的感染致病。本试验研究了来自患呼吸道疾病肉牛血液(ZZCCN01)和患乳房炎奶牛奶样(ZZCNJ01、ZZCNJ02、ZZCNJ03、ZZCNJ04)共5株粘质沙雷氏菌的生物特性、耐药特性、小鼠致病性等,并构建了粘质沙雷氏菌的PCR检测方法,旨在为临床上牛源粘质沙雷氏菌的检测及防
学校教育质量影响着人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倍受社会关注。而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客观、有效的评价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课堂教学存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困难、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缺乏客观评价依据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市面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课堂评价方案仍然存在系统成本高、评价准确度低、评价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
探索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健康的影响可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上海稻田在管理中逐步推行绿色种植和减肥减药措施,冬季则以深翻和种植绿肥作物等休耕措施为主。本研究针对不同的种植管理方式(常规管理和绿色管理,常规管理正常施用化肥和农药,绿色管理化肥和农药减施十分之一,化肥减施量由有机肥代替)和冬季休耕模式(绿肥和深翻,其中绿肥为蚕豆),依据成土时间梯度选择松江、奉贤、嘉定和崇明典型田块,通过野外
开展农产品质押监管业务能够有效缓解农业型中小企业及农村经济组织融资困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农产品质押监管业务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对风险的准确判定和及时上报,核心是对仓库内以及果树林区运动目标的准确检测。传统质押物监管方式为需要人工长期值守的视频监控方式,存在监管不及时、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采用基于视频监控的运动目标检测技术,实现仓库和果树林区运动目标的准确实时监管。
多糖作为党参(Radix Codonopisis)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党参品种繁多、来源广泛,因此大多数研究仅针对某一品种党参多糖,具有局限性。目前关于党参多糖的研究多集中在根部,而茎叶作为党参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具有丰富的化学组成和生理活性,却鲜有相关研究。鉴于本课题组前期已完成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压力下会导致焦虑、抑郁以及社交回避等现象从而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长期社会击败(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CSDS)是导致快乐缺失、社会回避和社交障碍等症状的常用动物模型。此外,啮齿动物社会击败模型中发现的易感性差异也适用于人类,因为人类在面对(社会)压力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一些人能够应对慢性压力,而另一些人在长期暴露于压力之下时会逐渐发展成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