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PCA基因工程菌M18G反复补料分批发酵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单胞菌株M18(Pseudomonas sp. M18)与已报道所有假单胞菌属菌株不同,可以同时合成两种抗生素,藤黄绿菌素(Pyoluteorin, Plt和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PCA)。这两类抗生物质可以抑制或杀灭引起作物病害的多种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因此,该菌株在现代农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室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调控基因gacA的抗性基因定点插入突变株M18G。试验检测结果显示,gacA基因突变株M18G与野生菌株M18相比,其PCA的合成与分泌量显著提高,尤其在KMB培养基中与野生型相比提高达30倍。而不论在PPM还是在KMB培养基中,突变株M18G的Plt的合成则被完全抑制。 本研究采用反复补料分批发酵工艺,针对高产PCA的基因工程菌M18G,提高PCA的发酵效价,为实现PCA的商业化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首先在摇瓶培养条件下,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各主要营养因子葡萄糖、黄豆粉、甘油、无水乙醇等对PCA产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合PCA分泌的最佳培养基(1L) 为:葡萄糖6g,黄豆粉40g,甘油6mL,无水乙醇5.6mL;并确定最佳培养时间为72h,装液量为150 mL,最适转速为230r/min,然后确定了反复补料分批发酵时,更换新鲜培养基的最佳时间为发酵进行48h后、体积比例为90%。在此条件下,PCA合成速率可达到2.27mg/h,是优化后分批培养的1.47倍,同时大大延长了发酵周期,有利于提高了设备使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采用14升的发酵罐进行放大实验 (装液量为6L,通气量为6vvm,230r/min),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本文在综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特点及国内外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该技术应用于涟钢冷轧厂超滤含油废水处理系统的实验研究方案。 1、探索了含有五
啮齿动物螺杆菌(Rodent Helicobacter)属于螺杆菌菌属(Helicobacter),是一群革兰氏染色阴性,微需氧条件生长且营养要求较高的螺旋状细菌。主要以隐性感染形式普遍存在于大鼠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氮氧化物(NOx)污染已成世界上重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它能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能见度下降,温室效应等诸多不良现象,空气中NOx过高对人、动物、植物以及其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他物质严重的危害.因此NOx排放控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以NH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是应用最广泛和效率最高的氮氧化物脱除方法。然而目前工业上使用钒系催化剂的NH3-SCR工艺受限于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脱硝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