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Ⅰ,IGF-ⅠR和IGFBP-6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

来源 :承德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1370947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的癌旁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Ⅰ(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的表达,探讨IGF-Ⅰ、IGF-ⅠR、IGFBP-6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三种因子在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病理组织学分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以便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为乳腺癌的预后及恢复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搜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经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6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50例乳腺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IGF-Ⅰ、IGF-ⅠR及IGFBP-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IGF-Ⅰm RNA、IGF-ⅠRm RNA及IGFBP-6m RNA的表达量,根据实验数据并结合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乳腺的癌旁组织、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中的IGF-Ⅰ、IGF-ⅠR、IGFBP-6蛋白的表达和IGF-Ⅰm RNA、IGF-ⅠRm RNA、IGFBP-6m RNA的表达量1.1乳腺的癌旁组织、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中的IGF-Ⅰ、IGF-ⅠR和IGFBP-6蛋白表达IGF-Ⅰ及IGF-ⅠR在乳腺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纤维腺瘤组(P<0.01)及乳腺癌旁组织组(P<0.01),且纤维腺瘤组中IGF-Ⅰ及IGF-ⅠR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P<0.01);而IGFBP-6在乳腺癌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纤维腺瘤组(P<0.01)及乳腺癌旁组织组(P<0.01),且纤维腺瘤组中IGFBP-6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组(P<0.01)1.2乳腺癌旁组织、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中的IGF-Ⅰ、IGF-ⅠR及IGFBP-6 m RNA的表达IGF-Ⅰ、IGF-ⅠR及IGFBP-6 m RNA在乳腺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纤维腺瘤组(P<0.01)及乳腺癌旁组织组(P<0.01),且纤维腺瘤组中IGF-Ⅰ、IGF-ⅠR及IGFBP-6 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P<0.01)。2 IGF-Ⅰ、IGF-ⅠR及IGFBP-6三种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及m RNA的表达量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2.1 IGF-Ⅰ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量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在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中,IGF-Ⅰ蛋白表达水平及m RNA表达量之间关系一致。乳腺癌的原发灶较大(>2.5cm)组织其IGF-Ⅰ蛋白表达及m 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原发灶较小组织(≤2.5 cm)(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IGF-Ⅰ蛋白表达及m RNA的表达量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病理组织学分型中Ⅲ级的IGF-Ⅰ蛋白表达及m 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Ⅱ级与Ⅰ级(P<0.05),且Ⅱ级中IGF-Ⅰ蛋白表达及m 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Ⅰ级(P<0.05)。IGF-Ⅰ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量在年龄组(≤49岁,>4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 IGF-ⅠR蛋白表达与m RNA表达量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在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中,IGF-ⅠR蛋白表达水平及m RNA表达量之间关系一致。乳腺癌的原发灶较大(>2.5cm)组织其IGF-ⅠR蛋白表达及m 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原发灶较小组织(≤2.5 cm)(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IGF-ⅠR蛋白表达及m 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病理组织学分型中Ⅲ级的IGF-ⅠR蛋白表达及m 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Ⅱ级与Ⅰ级(P<0.05),且Ⅱ级中IGF-ⅠR蛋白表达及m 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Ⅰ级(P<0.05)。IGF-ⅠR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量在年龄组(≤49岁,>4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 IGFBP-6蛋白及m RNA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在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中,IGFBP-6蛋白表达水平及m RNA表达量之间关系不一致。在IGFBP-6的蛋白表达情况得出:乳腺癌的原发灶较大(>2.5cm)组织其IGFBP-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原发灶较小组织(≤2.5 cm)(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IGFBP-6蛋白表达及m 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病理组织学分型中Ⅲ级的IGFBP-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Ⅱ级与Ⅰ级(P<0.05),且Ⅱ级中IGFBP-6蛋白的表达低于Ⅰ级(P<0.05);IGFBP-6m RNA的表达量:乳腺癌的原发灶较大(>2.5cm)组织其IGF-Ⅰ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较小组织(≤2.5 cm)(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病理组织学分型中Ⅲ级的IGFBP-6 m 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Ⅱ级与Ⅰ级(P<0.05),且Ⅱ级中IGFBP-6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Ⅰ级(P<0.05)。IGFBP-6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量在年龄组(≤49岁,>4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癌中IGF-Ⅰ、IGF-ⅠR与IGFBP-6之间的相互关系3.1 IGF-Ⅰ与IGF-ⅠR IGF-Ⅰ与IGF-ⅠR有显著相关性(r=0.576,P<0.01)。3.2 IGF-Ⅰ与IGFBP-6IGF-Ⅰ与IGFBP-6有显著相关性(r=-0.605,P<0.01)。3.3 IGF-ⅠR与IGFBP-6IGF-ⅠR与IGFBP-6有显著相关性(r=-0.632,P<0.01)。结论1乳腺癌旁组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中IGF-Ⅰ及IGF-ⅠR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强,提示IGF-Ⅰ及IGF-ⅠR的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推测IGF-Ⅰ及IGF-ⅠR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子。IGFBP-6的表达在乳腺的癌旁组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说明IGFBP-6的高表达可能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2 IGF-Ⅰ和IGF-ⅠR在乳腺癌的原发灶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中有显著差异,可以推测IGF-Ⅰ和IGF-ⅠR可能在乳腺癌浸润生长及远处转移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并可对乳腺癌的转移及预后进行预测。IGFBP-6蛋白在原发灶较大、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Ⅲ中低于原发灶较小、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Ⅰ和Ⅱ,而m RNA的表达量正好相反,可能是由于转录后翻译过程出现差异而致,推测IGFBP-6的过表达可能对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起到抑制作用。3 IGF-Ⅰ和IGF-ⅠR在乳腺癌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IGFBP-6与IGF-Ⅰ和IGF-ⅠR在乳腺癌的表达之间呈负相关。4通过某种途径抑制或阻断IGF-Ⅰ和IGF-ⅠR或提高IGFBP-6的表达,能减少对乳腺癌的侵袭及转移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该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浸润性生长,早期沿神经及血管向远处扩展和转移等特征。肿
托马斯·门罗基于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立场,以艺术品及其与主体间形成的审美经验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方法和多元方法构建起他的科学美学。这种研究方法可为当代中国美学的
新时代以来,教育部加快了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和国内顶尖高校的计划,高校间争夺体育人才的愿景不断加大,各高校因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发展
<正>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将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眼病的治疗。笔者初步统计,在上两书所载治疗眼病的93方(除去两书重复者10方)中,外用
目的分析LCT(liquid-based cervical cytology)和HR-HPV(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探讨LCT和HR-HPV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
背景:肾上腺是肝癌转移最常见的脏器之一。国外尸检报道肝癌患者发生肾上腺转移的几率为8.4%,且预后较差。由于肾上腺转移临床表现不典型,很多患者甚至无相关症状,往往未引起
目的:明确转录相关酸性卷曲蛋白3(TACC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研究TACC3表达水平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
李贽居官而思隐,居隐而谋政,集儒法佛老传统之精蕴,发中国民主主义思想之先声,提倡童心真语,反对自欺欺人;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束缚;提倡人人平等,反对盲目崇圣;提倡男女平
功率谱密度是振动信号分析的主要内容。为了在运输包装设计中评价包装件在流通过程中抵抗振动破坏的能力,可在实验室模拟运输中的振动。精确的功率谱估计是真实再现运输过程中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放射增敏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食管鳞癌细胞ECA-109、TTN、TE-1、TE-13、YE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