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衍生物微/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xiaza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的导电高分子中,聚苯胺由其原料廉价易得、合成简便、独特的掺杂机制和优良的理化性能等优点在金属防腐蚀、重金属离子吸附、微电子器件和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聚苯胺由于自身的刚性主链结构使其难溶难熔,致使综合力学性能较差,增加了聚苯胺的加工难度,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聚苯胺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如何提高导电聚苯胺的加工性能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目前来说,主要有两种提高聚苯胺加工性能的方法:一种是制备聚苯胺系列的衍生物或苯胺与其衍生物的共聚物;另一种就是制备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聚苯胺的溶解性能还可以使其具有更加优异的光、电、磁等方面的功能。基于上述两种方法,本文制备了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并将其与两单体均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比较;发展了一种可以批量制备形貌可控、粒度单分散聚苯胺衍生物微/纳米结构的简便方法,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以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苯胺-对苯二胺共聚物、聚苯胺和聚对苯二胺,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三种聚合物中,聚苯胺具有最高的电导率和热稳定性;苯胺-对苯二胺的共聚物具有最好的溶解性能;聚对苯二胺具有最高的结晶性;三种聚合物均呈现出颗粒状形貌。这些都充分表明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及相互间的作用力对聚合物的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2)以甘氨酸为掺杂剂,在室温下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直径约为400 nm的单分散聚邻苯二胺亚微米球。对亚微米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反应初期,以邻苯二胺阳离子胶束为模板生成聚邻苯二胺纳米球,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上述纳米球自组装形成亚微米球。  (3)以盐酸为掺杂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聚对苯二胺纳米片。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n(HCl)∶n(p-PDA)比例对产物形貌具有重要影响,当n(HCl)∶n(p-PDA)=0.8时所得聚对苯二胺纳米片的形成几率最高;不同盐酸浓度时,对苯二胺阳离子胶束的生长方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形貌的聚对苯二胺。  (4)以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形貌可控的聚对苯二胺。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由于对甲苯磺酸的双亲性,溶液中会同时存在对甲苯磺酸胶束和对苯二胺阳离子胶束,不同n(p-TSA)∶n(p-PDA)比例下,两种胶束的形成几率不同,因此,n(p-TSA)∶n(p-PDA)比例对产物的形貌有显著的影响,较低的比例下,产物倾向于形成纳米片结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育受到广泛重视,主要因为其可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然而,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招生宣传工作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着高校生源,难以提
离子液体作为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催化剂,是绿色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杂多(酸)化合物具有可调变的酸性、氧化还原性和独特的“假液相”行为,是一种兼具酸催化和氧化催化的双功能催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4f电子层结构而具有的较好的光学性能,在理论和应用上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力。稀土配合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有望
人们对于陌生事物的理解最初都是从自己熟悉的身边事儿入手,通过寻找两者间的相似之处进入陌生领域。因此,让西方观众心悦诚服地接受中国绘画,前提是中西两者之间存在相似性
海洋环境微生物具有特有的代谢途径和机体防御机制,与陆上和淡水微生物不同,产生的代谢物化学结构具极大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从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筛选和提取具有特异化学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吸积盘理论就被用于研究太阳星云的形成及演化,1969年,Lynden-Bell开创性地利用该理论解释了类星体的能源机制,使得吸积盘理论的应用得到突破性进展。时至今
生物垢(biofouling)无论在海洋工业还是在医疗保健中都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为了抵抗生物垢的粘附,大量的工作被投入到抗生物垢材料的研究当中。在众多的抗生物垢材
聚酰亚胺(PI)作为耐高温材料之一,拥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尺寸稳定性、耐溶剂性和较高的力学强度等性能,尤其是在军事工业、耐高温材料、印制电路
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吸收光子能量产生电子-空穴对,通过与目标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净化水体、裂水制氢等应用目的的一种新型技术,在清洁能源生产和环境治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氧化钛(Ti O_2)是目前最接近商业化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然而,其禁带宽度约为3.2 e V,对应的吸收波长位于紫外光区,仅占太阳能光谱的4%;并且,其量子效率不高。因此,设计开发新型、高效且具有可见光响应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