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老龄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与粮食产量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之重器乃立国之本,国之粮食乃立本之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粮食安全既是中国农业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想和科学论断,作出“紧平衡很可能是中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调不好就会失衡”的判断,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然而,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竞争效益不高带来务农缺乏比较优势,大量农村青壮年优质劳动力持续“非农化”转移,农业劳动力供给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带来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显著改变,具体表现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中国老龄科学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60~64岁、65~69岁以及70~74岁的老人中,分别有62.7%、47.6%和29.2%的人依然从事农业生产。伴随“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老一辈农民逐渐退出农业,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以及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农业农村亟待回答的问题。依据舒尔茨和贝克尔等专家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老龄农业劳动力受生理机能加速下降以及思想观念僵化等因素影响,理论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会对粮食产量带来负向影响,甚至危及粮食安全。但现实情况是,中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尤其是2004至2015年期间,中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同时并存,背后的逻辑机理是什么?目前,学术界暂未有定论,有必要进一步深化研究。近年来,虽然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农业主体且以中青年居多,但粮食生产必要环节仍然以雇佣农村老年人为主。中国粮食危机仍然潜伏着,耕地面积已经逼近18亿亩红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农村耕地被占用、抛荒和“双改单”现象突出,制约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将近14亿人的吃饭问题过度寄托在进口上既不现实也不安全。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决不能动摇。“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是中国的农情,决定很多地区不可能像欧美一样搞大规模农业和大机械作业,而是要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意味着,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家庭经营仍然是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并不意味将小农赶出去。国外经验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并非短期过渡现象。因此,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与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矛盾短期难以解决。因此,如何科学解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并存现象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本文引入人力资本概念,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分析劳动力老龄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与粮食生产三者关系的理论框架,并立足该框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并存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基于2003—2016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与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关系机理。但是,鉴于宏观数据的局限性和可获得性,有关不同老龄农业劳动力年龄起点界定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产量是否存在异质性影响?不同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细分指标对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的调节效应如何?园田化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带来的耕地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性服务、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产量之间是否存在特殊关系?这些问题的研究,难以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因此,本文将研究视角转向微观农户层面,利用2015年江西省的调查数据进一步实证考察。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中国粮食供给较为充足和“三量齐增”背景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产量的不利影响被长期遮掩。问题的真相在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会对粮食产量带来不利影响,主要影响机制在于“健康和体力下降效应”以及“路径依赖效应”。(2)整体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产量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细分不同农业生产性服务类别来看,一是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暂未表现出正向调节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当前中国老龄农业劳动力过分依赖耕作经验,对农业科技培训积极性、认可度和应用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培训供需不匹配等。二是农机作业服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主要作用机制在于农业机械化服务大幅降低了粮食生产对劳动力在健康、体力、智力等要求,使得老龄农业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成为可能且促进了农业“趋粮化”。(3)耕地条件的改善强化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正向调节作用,进而显著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产量的不利影响。主要机制在于,经过园田化或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耕地条件改善更有利于提升农机作业服务的供给和应用水平,促进了农机作业服务业对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产量的正向调节作用发挥,进而缓解了老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的不利影响。(4)区分不同老龄农业劳动力年龄起点界定标准来看,相比于本文提出的65岁老龄农业劳动力年龄起点标准,以50、55和60岁为标准的老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没有显著的负效应;区分不同粮食品种来看,农业劳动老龄化对稻谷、玉米和小麦生产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劳动力老龄化与稻谷、玉米和小麦生产关系也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区分不同粮食区域来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主产区中粮食产量具有负向效应,而对粮食非主产区暂未表现出负向影响。无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非主产区,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产量关系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5)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要小于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产量的负向影响。这说明,还存在除农业生产性服务以外调节因素对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产量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论文共分为7章,由导论、概念界定、文献回顾、理论分析、现实考察、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等构成。相关研究结论有利于深化理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并存现象背后的概念逻辑,有望针对现有文献有关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结论存在较大分歧,在一定程度上给出合理解释,有助于为破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难题提供新思路和新启示,也为中央正大力发展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持,不仅具有一般经济、社会意义,而且具有突出的政治意义。
其他文献
细支气管炎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这一组疾病从概念到分类尚有不甚明确之处。该文主要从解剖学和发育学角度剖析了细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炎的概念内涵和外
美容美发虽然是一个传统产业,但近20年的时间,我国的美容美发服务业已经迅速发展成一个初具规模的朝阳行业。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美容美发业已成为一个需求旺盛
在系统芯片的设计中,传统的激励发生机制耗费人工多且难以重用,严重影响了仿真验证的效率。针对此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可重用激励发生机制的虚拟SoC验证平台。该平台利用可重用
研究背景:天然免疫反应的不足或过强,均会导致机体引发严重疾病。例如,模式识别受体(PRRs)通路的交叉调节一定程度保障了机体能够准确有效的识别和应对外源和自身的危险信号,
目前,创造新型竞争文化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紧迫课题。首先,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过去延续多年的产、供、销计划控制体系已不复存在,企业的产品基本上都
目的:探讨PRH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7例前列腺患者(这些患者均通过穿刺或者手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或穿刺标本,排除其它部位转移的患者,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收集到的癌组织标本中PRH的表达;统计学方法分析未出现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与骨转移患者PRH表达差异,分析PRH的表达与前列腺癌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破解了“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随着《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和《民法典》的出台,为追究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企业之相关民事责任,提供了制度基础和保障。但在实践中,企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案件依旧呈频发态势,企业生态环境民事责任的实现机制还有待完善之处。文章以腾格里沙漠污染案为例,试图从企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实现的视角切
为进一步厘清烟草行业探索微信订货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通过资料分析法和实际运营微信公众号进行探索,梳理了烟草微信公众号发展脉络,分析当前厦门烟草微信订货平台发展情况,
给初始体重为(17.24±0.04)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0.1%、0.2%复合诱食剂(由核苷酸、甜菜碱、氨基酸、牛磺酸组成)的三种等氮等能饲料,研究其对黄鳝生
宇宙星球中只有地球发育花岗质岩石及广义的花岗岩,它是大陆最主要的组成。因此,花岗岩在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此,作者提出花岗岩大地构造,其基本研究内